旗袍木椅日日春 多元融合自我

柳依蘭藉畫作表現自己東方、南島的美學思維。(柳依蘭提供)

在蔣勳的畫室開啓習畫、作畫之路的臺灣畫家柳依蘭認爲,與其說自己作品的東方元素是受到蔣勳的影響,毋寧說「蔣勳老師是我的美學品味啓蒙者。」然而不管師父如何引進門,一如臺灣的多元紛呈,「最終是各種文化相融,長出自己的樣子。」

柳依蘭強調,蔣勳帶給自己的啓蒙,不只是繪畫的技巧,更多的是對美學的思考,當年畫室裡的學員經常討論的反而是電影、生命、哲學以及東西方的文學史。「視覺的開拓必須有其獨創性!」抱着這樣的理念,柳依蘭以繪畫作爲自己溝通的語言,除了觀察生活,她也大量閱讀。

「從盧梭的《懺悔錄》,我學習到勇氣,他在當時已是名人,卻毫不掩飾自己的醜行。」柳依蘭感悟:「人生虛無有何可怕,就勇敢地去做自己。」對於12歲便失親,性格敏感纖細,內心卻無比虛無的柳依蘭而言,觸動了她好好活的勇氣。

臺灣的多元文化,一如柳依蘭〈閱讀的自我性〉女子穿着青花紋的旗袍,坐在中西合璧的上海式木椅上,手中卻拿着非常臺灣、南島風的花朵日日春,她希望藉此傳達出自己對多元文化相融的觀察與思維,臺灣既傳承中華文化,也有各種殖民記憶,在她看來,最後都會內化爲「自我」。

「如同我自己的成長經驗,每個人資源雖不同,但就好好的活,就會長出自己的樣子。」從醃筍工人到知名畫家,柳依蘭找到自己的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