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口水加深兩岸仇恨值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伴隨着全球防堵新型冠狀病毒擴散而來的歧視口水,竟然也發生在同文同種的臺海兩岸,實在是始料未及的意外插曲,其中又因政治對立而加深彼此的仇視,讓目前已經陷入冷對抗的兩岸關係更形惡化,雙方實有自我節制的必要。

由於第二批武漢包機遲遲未能成行,日前陸委會以特殊案例爲由,讓滯留湖北的血友病少年及母親經成都搭機返臺,但竟有部分媒體人無視這位母親已取得我國國籍的事實,以極端的字眼仇視其出身大陸,還批評兩人濫用健保資源,罕見引發大陸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直接點名回擊,引發一場兩岸輿論戰。

大陸近期屢遭各國抨擊,對歧視字眼極爲敏感,《華爾街日報》一篇〈東亞病夫〉的評論標題激怒中共,導致3位該報駐北京記者遭驅逐,現在當然也無法容忍臺灣社會對陸配的歧視評論。

這些偏綠媒體的評論者皆以敵視大陸爲謀生工具,因爲越刺激對岸、鼓動兩岸敵意的用詞,越能吸引深綠基本盤附和,也增加他們的曝光度。至於這種偏頗言論是否有利於臺灣社會的理性溝通,根本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平心而論,上述雙方皆有可議之處,因爲放任有心人以民粹手法繼續操弄兩岸仇恨,不僅無法化解當前僵局,更會將臺海局勢推向難以轉圜之境,到頭來還是人民倒楣。

以中國大陸黨國體制來看,若無主事者默許,官媒不會發表如此激烈的評論,更別說指名道姓地批評臺灣的媒體人或評論者。或許中共該設身處地想想,臺灣長期受到大陸打壓,早引起包括藍營在內的多數人民不滿,加上疫情的催化,近日民調已有超過8成的臺灣民衆自認是臺灣人,反中的偏激言論在臺灣社會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不少媒體人及名嘴變得更嗜血。

同理,這些媒體人既然身爲公衆人物,應當以公允理性的言詞評論,而不是拿社會公器進行人身惡鬥,更何況包括血友病母子在內的湖北臺商及家屬,提出希望政府協助返臺的要求本來就是國民應有的權利,怎能因他們工作、生活在對岸就成了評論中共不當作爲的代罪羔羊?

前總統馬英九也因呼籲蔡英文政府該正視滯留湖北的臺商孩童權益,就遭綠營痛批討好中共,如此反智的言行已隨着民進黨獨大而更加惡化,該是蔡總統出面制止這種非理性謾罵的時候了,否則兩岸民間的互信、友善基礎也將繼官方交流冰凍後,也逐漸斷了線。

民進黨利用「芒果乾」再次完全執政,卻沒想過選後該如何收尾?持續升高的兩岸敵意逐漸侵蝕雙方互動的政治基礎,若未能踩煞車,理性對話空間勢必會消失,兩岸將進入「終將一戰」的高風險期。然而,想問的是,雙方已做好開打的心理準備了嗎?(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