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原型艦 最快9月前下水

潛艦國造首艘原型艦預計今年9月下水,臺船公司24小時趕工,連春節都加班不停工,軍方官員說,原型艦下水時間不排除提前至9月前。圖爲國造潛艦IDS主要構型之模型艦,X型尾舵潛艦構型正式亮相。(中華民國海軍提供)

潛艦國造首艘原型艦預計今年9月下水,臺船公司24小時趕工,連春節都加班不停工,負責督導潛艦國造的國安會諮委黃曙光每週在臺船海昌廠督導3至4天。軍方官員說,原型艦下水時間不排除提前至9月前。

軍方官員說,製造原型艦的海昌廠爲全密閉廠區,所謂9月下水是指在廠區內舉行的儀式,代表全艦6個船段的裝備都裝好,並完成全艦壓力封殼,封殼後,外人只能看到艦體外觀,無法窺知內部裝備。

軍方官員說,下水之後,將先進行各項檢測,接着是岸測,由於潛艦建造沒有乾塢,臺船已採購一臺特殊臺車,屆時能將原型艦載到岸邊下水,岸測結束後,隨即進行海測。

黃曙光年輕時曾在荷蘭參與劍龍級潛艦海測,他將親自帶隊進行第一次海上航行測試。黃曙光說,如何進行海測,從浮航到水下試航,在哪些海域測試等,他腦中早就反覆想好了。

原型艦在做完岸測與海測之後,再交由海軍進行作戰測評,待通過後,便正式服役。至於首艘原型艦的艦名,軍方目前尚未討論到。

據瞭解,臺船海昌廠技師及各級主管以3班、24小時趕工作業,由於潛艦艙內空間狹小,能進入施工的人數有限,加上壓力殼爲圓形空間,無法同時在各方向施工,因此必須旋轉壓力殼體施工。目前各項作業穩健進行中,並已開始進行船段對接的電焊工作,目標是設定在今年9月下水,也不排除提前。另據透露,蔡英文總統去年已視導過6個船段,並經常聽取機密簡報,詳細掌握建造節點與進度。

據瞭解,除了戰鬥系統的紅區裝備等需仰賴他國,目前自制率已逾4成,包括氣密門、馬桶、密閉式淡海水轉換系統、液壓系統,必須達到靜音水準的空調系統也是自制;臺船董事長鄭文隆曾指出,將在適當時機邀請國內供應商,合組潛艦零組件供應商聯盟,提升潛艦本土化的製造能量。

海軍編列新臺幣493億6170萬元,在民國108年至114年持續預算,打造原型潛艦1艘,預計今年9月下水,全案在114年執行完畢,較原先規畫提前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