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學者:民意代表在亂扯

基隆市警察局第三分局在七堵火車站的正光里民會堂演出「全民打詐救屈原」情境舞臺劇,特邀議員楊秀玉(中)扮演壞老闆楚懷王,衆人開心包糉子。(張穎齊翻攝)

民意代表高閔琳及王浩宇等人指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甚至說他是「楚獨」份子,對此,學者表示,古代的「國」,都是在一個朝廷之下,跟現代「國家」的觀念完全不同,而且當時也沒有楚獨之類的說法,那些民意代表對歷史認識不深、又亂扯,實在不值一駁。

國立員林高中歷史老師王偲宇表示,楚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它的領土位於湖北武漢到湖南長沙間的區塊,當時楚懷王想與秦國合作,並與大臣們商量,屈原表示不妥,他認爲一旦雙方合作,楚國會被秦國併吞,不會有好下場。

王偲宇說,古代秦國雄據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楚國是在長江流域中游,楚國其實是位在秦國的邊陲地帶,最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楚國也變成大中國架構的一部分。

王偲宇表示,當時屈原反對楚國和秦國合作,完全是站在小國利益爲出發點,跟楚獨完全無關,而事實上,當時也沒有楚獨這種說法。他認爲,民意代表的說法凸顯對歷史認識不夠深刻,太誇張了。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則說,古代的「國」和現代的「國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的「國」是朝廷下的單位,是屬於「諸侯國」,就像現在的縣市一樣;現代的「國家」則是要有領土、主權及發行自己貨幣。

吳昆財表示,屈原所屬的楚國,當時只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將古代的『國』和現代的『國家』放在一起討論,是竹篙湊菜刀,亂扯。」他進一步表示,在中國古代,只有「天下觀」,沒有「國家觀」,民意代表將古今亂比一通,實在不值一駁。

吳昆財說,「中國」這個詞在古代就出現,但泛指文化、民族、歷史相近的地方,譬如漢人、唐人及中華民族等,都可以說是「中國人」,跟現代的「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指的「中國」,意思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