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廣東造”,廣汽研究院助力“製造業當家”|高質量發展·榜樣的力量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吳佳楠 廣州報道

汽車代表一個區域工業製造的實力,一款汽車需要上千種材料的複雜配置,一張圖紙是無數創意碰撞的結晶。

廣汽研究團隊以千萬次的極限嘗試,讓“不可能”成了“現實”:工程師俞雁立志打破被進口汽車“壓一頭”僵局,踏上潛心研發汽車材料的漫漫長路,見證廣汽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如今能用5000多種材料設計出第一臺純國產純電動超跑;設計師余文把“設計出一款可移動起居,甚至會飛的飛行汽車”當成挑戰目標,在挑戰極限的路上從未停步;工程師楊土超在12年裡,申請了30多項發明專利,爲中國汽車注入新動力。

廣汽研究院團隊以無數次的研發實踐,爲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他們的故事在2024年“榜樣的力量·做新時代文明人”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好人盛典的舞臺上演,本次盛典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明辦主辦,廣東廣播電視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承辦,於2月12日在廣東衛視全國首播。廣東大力選樹具有引領時代、擔當作爲、勇於創新、追求卓越等崇高精神品質的身邊好人,引領全省廣大幹部羣衆繼續譜寫廣東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廣汽研究院團隊能夠成爲“榜樣”,離不開廣東近年來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均首次突破3000萬輛,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更是保持“快車道”發展態勢,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就廣東而言,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253萬輛,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是“廣東造”。

這一成績的背後,是廣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斷提升的技術研發能力,尤其在智能化、數字化等關鍵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促進廣東汽車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比如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成爲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小鵬汽車廣州工廠等全面投產,肇慶小鵬智能智造研究院建成運營。

藉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規模優勢和先發優勢,廣東對外“磁吸效應”不斷加大。剛剛過去的一年,國際汽車巨頭紛紛“加碼”廣東汽車產業:廣汽豐田攜手小馬智行,推進L4級自動駕駛量產並商用;德國大衆汽車集團向小鵬汽車注資約7億美元,以提高大衆在中國的智能網聯汽車研發能力……

在汽車製造的智能化轉型方向上,廣東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這也正是廣東推進“製造業當家”,實現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縮影之一。

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實體經濟爲本、製造業當家,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廣東在發展先進製造業方面有佈局早的優勢。從“十二五”期間廣東提出經濟轉型升級,到“十四五”制定培育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羣的佈局,廣東一直強調“製造業當家”,對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給予越來越高的重視。

2023年,廣東明顯加強了對製造業的調整優化,相繼發佈了“製造業當家22條”“以製造業爲重點的外資17條”“降低製造業成本10條”等系列針對性舉措,促進各類高端資源要素快速向製造業傾斜。

針對新能源汽車這一尖端製造業,廣東印發《廣東省發展汽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羣行動計劃(2023—2025年)》,從區域協同、強鏈補鏈等角度着手,提出到2025年汽車製造業營業收入突破1.35萬億元,尤其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汽車總產量比重將超過一半。這爲廣東智能汽車企業提升創新能力、進行業態創新、延展產業鏈注入新動能。

如今,在“製造業當家”的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羣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40%。據廣東省工信廳數據,2023年,全省汽車製造業實現銷售產值13060億元,同比增長8.1%;汽車產量519.19萬輛,佔全國的17.2%;新能源汽車產量253.18萬輛,佔全國的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