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設「溫溼度微氣象」感測器 中市府年均溫高於全國均溫

臺中市政府全國首創設置溼度測器。(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記者鄧木卿/臺中報導

近30年來臺中市平均溫度每10年上升0.32℃,高於全國平均每10年上升0.24℃,顯示臺中市都市發展快速,市府因此與臺大、成大等校合作,全國首創在全市設置25個量測器,可測得當地溫度和溼度,隨時掌握氣候變化,希望藉着微氣象地圖,找出都市高溫熱點,透過減少開發密度植樹綠化,讓都市熱島效應降溫,減緩地球暖化速度

臺中市政府與環保署合作,在全市布建861座空品微型感測器,鎖定大型工地工業區空污熱點24小時監測,揪出不法污染源,環保局日前就針對龍井2處排放污染的工地開罰。

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爲了讓感測器發揮更大效益,5月1日起首度和成功大學建築系、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建築科技中心合作,建置25個量測點,納入溫、溼度量測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希望建立「微氣象地圖」,找出都市高溫熱點,藉此分析在不同溫、溼度數據下,氣候和空污、能源關聯,掌握都市微氣候現況

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表示,25個量測器分佈在住宅區、工業區、河川公園等地,隨時掌握量測器2公里範圍的溫、溼度,蒐集足夠數據後,再配合「種樹引風」、「種樹增綠」、「營造友善樹木城市」及減少開發密度等作法,達到都市退燒成效,減緩地球暖化速度。

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也說,國內研究顯示,1株20年生林木,1年約可吸收11至18公斤的二氧化碳,種樹不僅有減碳效果,更是協助城市降溫調節的幫手,呼籲企業民衆響應植樹,共同爲生活環境降溫。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