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圖戰畫第一人 樑鼎銘傳記面世

隨着他的早逝和藝術思潮浪濤推進,樑鼎銘的貢獻逐漸爲後人遺忘,而今藉着《碧血‧戰畫‧樑鼎銘》一書出版,重新認識這位「以藝報國」的藝術家暨教育家。

《碧血‧戰畫‧樑鼎銘》爲文化部104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其中一本,由藝術家雜誌出版團隊執行,本年度共完成6本,介紹樑鼎銘、江漢東、賴傳鑑、夏一夫、朱爲白、黃朝謨6位藝術家,其中,樑鼎銘與江漢東已過世,其他藝術家年逾80,至今仍創作不綴。

樑鼎銘1898年出生,1920年代曾活躍於上海廣告界,戰亂頻繁之際,他投身黃埔軍校,受到校長蔣中正賞識,陸續完成《沙基血跡圖》、《惠州戰跡圖》、《南昌戰跡圖》、《濟南戰跡圖》、《廟行戰跡圖》等戰畫,抗戰期間他也描繪諸多控訴日本暴行的畫作,唯今僅《血刃圖》存世。樑鼎銘1959年在臺過世,年僅61歲。

藝評家蕭瓊瑞指出,資深藝術家的創作各個獨特,如1988年、62歲以新秀之姿,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水墨大展「創新獎」首獎的夏一夫,是水墨界的一頁傳奇。

而出身裁縫世家的朱爲白,透過剪刀和布創造出「刀剪精神」的當代藝術。

「家庭美術館」始於文建會時期,旨爲保存臺灣重要藝術家的生命印記,自1992年起策畫編印迄今共累積出版88冊美術家傳記。2007年起更發行「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至2014年累積22部紀錄片,本年度記錄黃朝謨和顧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