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制度不利新藥納保 臺灣癌症醫療落後國際

醫院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臺灣向以醫療服務自豪,殊不知,臺灣的癌症治療近年落後國際甚多。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4月中旬,準總統賴清德重申「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政見,醫界、病友團體等皆樂見其成,希望這個美意不要無疾而終,導致臺灣醫療向下沉淪。

根據衛福部2022年的資料,臺灣每4名死亡人口就有1位肇因於癌症,平均每10分7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較前1年快轉3秒!賴清德希望2030年時,臺灣的癌症死亡率能減少1/3,並表示將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減輕臺灣癌友太慢或是接觸不到新藥的窘境。

治療脫鉤國際 醫病恐雙輸

立法委員王正旭也是血液腫瘤科醫師,他表示,近年癌症治療進步很快但價格不菲,然而臺灣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審查超過400天,許多癌友根本等不及,給付條件限制又多。癌症希望基金會曾根據300位病友的調查,發現20%的癌友自費治療超過100萬元。

臺大癌醫院長楊志新也曾對本刊表示:「以前我覺得臺灣癌症治療還算領先,但最近5年來落後太多了!」道理很簡單,病人接觸不到新藥,醫師就少了新醫療的使用經驗;而臺灣與國際治療指引愈離愈遠,將導致新藥的臨牀試驗不再以臺灣爲優先,醫病雙輸。

換言之,全民健保「便宜方便」的優點,到了癌友眼前,卻是又貴又看不到。同時,近年臺灣整體醫療支出或是可避免死亡率等等指標,甚至都被韓國反超前,因此「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概念,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慢慢成形。

一開始,是病友團體關切新藥的取得,但是近10年來,臺灣癌症藥費平均年成長高達10%,幾乎是醫療總額成長率的2倍,錢要從哪裡來?各界因此興起「新藥基金」的想法,並拋出多元籌資管道,舉凡糖稅、煙捐、募捐都有人提過。

《財訊》雙週刊指出,由於英國有過相似的經驗,去年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便率隊到英國交流。參訪報告指出,英國2011年透過稅收成立癌症藥品基金,針對臨牀試驗資料有限、不符成本效益而未被給付的癌藥,作爲暫時性的解決方案。這筆稅收預算,從5000萬英鎊,一路擴張至2015年的3.4億英鎊,但當年實際超支37%,預算入不敷出。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