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你別跟韓國人說西八,別跟日本人說禿頭

學一門語言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是先從罵人的詞開始。

相信大家在前不久《黑暗榮耀》的教導下,早已將韓語裡的“西八”吸菸刻肺。

同理,日語裡的“八嘎”,不少人早已熟練應用。然而,要想獲得一擊即中的效果,那還得是“禿頭(はげ)”。

但還是勸你不要輕易跟日本人說禿頭,萬一被打,上流君可不負責。

每年日本人都要在春天舉辦 “新春の有多毛”活動,如果要對這個活動做一個省流版概述的話,答案就是一個屬於禿頭們的聚會。

嗯,是的,你沒看錯,只屬於禿子們的聚會。

“新春の有多毛”活動於每年2月22日(諧音是光溜溜)舉辦,參與者均來自禿頭協會,以禿頭們聚會同樂爲宗旨,還設置了各種有趣的項目。

比如用頭拔河的 “吸盤拔河”。

具體操作是將連接着繩子的吸盤吸附在參賽者的頭頂,用頭來拔河,先將對方的吸盤拔下來的人爲勝。

來看看這多人拔河的場面,上流君莫名產生了一種被人揪住命運而頭皮發麻的感覺。

如果要擁有更強的吸附力,顯然越光滑平整的頭將擁有越大的優勢,但凡頭頂多一根都會在痛失比賽的同時令自己的頭髮受到致命打擊。

真·我禿了也變強了·現實版。

除了吸盤拔河大賽外,光頭協會還有另一項有趣的項目——“遇見和平之光”猜謎(頭)大賽,要求觀衆從畫像上被挖空的洞中辨認出光頭的所有者是誰。

△來源:一條

該說不說,還是有一些中二之魂在燃燒的,可以,這很日本人。

光頭協會創辦於1989年,在青森縣鶴田町成立,創始人的初衷是爲了讓在社會中飽受冷眼的禿頭人士擁有一個抱團取暖的地方,期望大家能夠自如開放地交談,不再因沒有頭髮而感到自卑。

看似無厘頭的光頭協會可是相當有組織有紀律。所有入會成員都將擁有一張會員證作爲身份標籤,其中還爲會員清晰地劃分了禿頭的類型,每一個禿頭人都能從中精準找到自己的類型。

果然禿頭的人是強的,看看這文案,雲上旭日、孤城落葉,多有意境,感覺頭上都多了一些文藝氣息。

△來源:一條

此外,協會還有着相當響亮的口號:“光頭的光是和平之光,把黑暗的世界照亮。”

這口號並非空言,光頭協會一項頗有意義的活動便是“交通安全運動”。

由於“沒有受傷”與“沒有毛髮”在日語中是諧音的,成員們在開學時會去學校門口讓孩子們摸摸他們的頭,囑咐孩子們注意安全。

△來源:一條

此外,光頭協會還會舉辦詩詞大會,以光頭爲題材,讓成員們自由創作詩歌,這些作品將被收入詩集中出版。

一首首清新脫俗的小詩彰顯了成員們的幽默、樂觀與豁達。

可謂是“我禿,但我夠浪漫”。

來自光頭協會的溫柔:禿了沒關係無所謂,我會收留每一個傷心的禿頭人。

在日本,10月20日由於諧音被日本毛髮協會定爲“頭髮日”。

除了專屬節日外,日本人還爲守護頭髮而築起了一座神社——御發神社,神社內供奉着日本理髮業的始祖藤原采女亮政之公。

很多爲頭髮問題所困擾的人會來這裡爲自己的頭髮尋找守護神,還有人來此祈禱理髮師考試順利上岸。

“真的不想再禿下去了”、“拜託多少剩點兒”、“保佑重新長出來”、“希望戰爭和禿頭能從世界上消失”……繪馬上的一字一句都書寫着日本人樸素又迫切的心願。

有人祈求禿頭消失,有人則是接受了禿頂的命運,只求它來得慢一點,再慢一點,一個悲傷且卑微的祈願:請挺到結婚後再禿。

△來源:《月曜夜未央》

庇佑頭髮的御發神社不忘本職,御守就是小巧可愛的梳子形狀。

神社內還有一項頗爲特別的“獻發”儀式。這項儀式的具體流程是先向神社內供奉的“神”訴說自己關於頭髮的願望後,再剪下一撮自己的頭髮供奉在神社內。

寫繪馬、買御守、獻發……一套誠意滿滿的流程走下來,神明看了都要點頭稱讚。

哪怕是真的無可避免地成爲了禿頭,這些日本人也一定會隨身攜帶着自己風華正茂時的照片——就像我們總喜歡吹噓過往的光輝經歷一樣,禿頭們也時刻懷念自己曾經能夠在街上昂首挺胸的春天。

△來源:《月曜夜未央》

如此看來,對於日本人來說,禿頭實在是一大人類酷刑。

諸如最先感知透心涼的雨水、一頭茂盛的假髮被居酒屋的門簾鉤落導致社死都只是常規操作罷了。

△來源:《月曜夜未央》

每當大風颳過時,在風中凌亂的禿頭人讓人不由直呼這是什麼武俠劇反派施法現場。

△來源:《月曜夜未央》

對於日本人而言,禿頭還意味着將在相親市場上成爲食物鏈底端。

△來源:《月曜夜未央》

在集體主義文化盛行的日本,禿頭不可避免地成爲了社會中的例外,飽受冷眼。

“禿げ”(禿頭)一詞不僅被列爲罵人詞彙,還會使人們將其與“噁心”、“變態”、“很遜”之類的負面形象聯繫起來。

更嚴重的是,禿頭在日本還會讓人聯想到罪犯。這是因爲重視頭髮的日本人自古代起便有着剃頭謝罪的傳統,而且這一傳統至今仍有影響。

就如日本女團AKB48成員峰岸南、柏原崇等都曾因爲負面新聞剃頭道歉。

此外,根據不知名傳言,日本就曾有人由於自身的禿頭形象而被鄰居視爲可疑人物舉報,在局子內一日遊後才被無罪釋放。

禿頭人士生活之不易在以上事例中可見一斑,欲哭無淚的日本人只能默默縮在角落,在陰雲密佈中搖頭望天道:“禿頭的痛誰懂啊?!”

“唯獨禿頭是最令人絕望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禿頭自然而然與收入、肌肉一同被視爲日本男性聊天的三大禁忌。

至於禁忌程度,大概能從一個被揍的小學生的事例中看出。

事情大概是這麼回事:日本兵庫縣尼崎市曾有一位小學生在街上哼唱着“禿頭、禿頭、我討厭禿頭~”的歌詞時,恰巧被路過的一位55歲的大叔聽見,後者激情對號入座,以爲那個小學生是在說自己,於是上前給了對方一拳。

emmm咱就是說別不聽勸,千萬別跟日本人提禿頭。

TripAdvisor曾對世界各國的禿頭率做過調查,其中,日本以26.78%的禿頭率高居亞洲榜榜首。這意味着:每4個日本人中就有1個人是禿頭。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導致日本的禿頭率如此高呢?

一般來說,除了與雄性激素有關的脂溢性脫髮外,其餘脫髮原因主要包括壓力性脫髮、受損性脫髮與基因三種。除去遺傳因素,讓日本人禿頭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壓力和飲食習慣。

衆所周知,日本的社會氛圍還是頗壓抑的。

一方面,從日本影視劇中主角一遇到前輩就一整個90度鞠躬的操作中我們很容易看出,日本是一個保守型社會,社會氣氛壓抑,遵守規範與保持恭敬禮貌成爲社會交往的必須。

另一方面,日本加班文化盛行,工作壓力不容小覷,來自客戶、老闆和同事的壓力無處不在。

△日劇《我,到點下班》

多種buff疊加起來,日本人的焦慮、緊張成爲常態,頭髮就成了第一個被獻祭的東西。

人在過大的壓力狀態下將出現內分泌失調現象,此後會引起雄性激素激增,最終的結果自然便是一根根頭髮相繼say bye。

此外,在飲食習慣方面,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通過一項實驗研究發現,長期攝入高脂肪食物將引發脫髮現象。

這具體表現爲日本在二戰後飲食習慣逐漸向歐美國家靠攏,紅肉的攝入量迅速增長,而蔬菜水果的攝入卻相應減少,這也影響了頭髮的生長。

就頭髮損傷而言,日本人對顏值的在意也使得各種對頭髮的捯飭自然少不了。

2022年,一家專門設計男士髮型的理髮店PERCUT曾對127名即將作爲新員工入職的男士進行了調查研究,83.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在入職前理髮。

然而頻繁的洗剪吹染燙漂等操作會對毛囊造成破壞或引起毛髮根部斷裂,這也是導致日本人脫髮的潛在原因之一。

壓力、飲食習慣、頭髮受損……正是由於這一系列原因的存在,日本人在禿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然而,即便再多努力,禿頭似乎的確難以逆轉。正如日本大阪大學一位30多年都致力於研究脫髮問題的教授板見智在NHK《脫髮的科學》節目中的忠言:該禿的總會禿,做啥都沒用。

在認清這個現實後,若還有掙扎之心,不妨朝御發神社的方向雙手合十,虔誠禱告:“請讓我禿得時尚。”

作者| 一隻狒狒

編輯|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