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 印度血清研究所將量產新冠疫苗

球最大疫苗生產印度血清研究所將開始生產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示意圖美聯社)

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Pvt. Ltd.)將開始生產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將以授權生產方式,在2020年內首先生產4億劑。新冠疫苗的供給量不足令人擔憂,以已開發國家爲中心,出現「圈佔」的趨勢。隨着具有低成本量產經驗的印度企業涉足生產,新興市場國家也將易於採購疫苗。

要在防止疫情擴大和預防「第2波」疫情發生的同時恢復經濟,疫苗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製藥企業和研究機構將加快開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顯示,截至6月29日有17種疫苗推進到以人爲對象臨牀試驗階段。通過動物確認安全性的臨牀前階段爲132種。

印度血清研究所將生產的是英國牛津大學和大型製藥企業阿斯利康(Astra Zeneca)推進臨牀試驗的疫苗。兩者力爭9月獲得政府批准,使疫苗走向實用化。阿斯利康5月宣佈將生產10億劑疫苗,但最近把生產計劃翻一番,提高至20億劑。承擔新增10億劑生產任務的就是印度血清研究所。

對於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的疫苗開發,美國最多提供12億美元,其中至少3億劑疫苗需供應美國。印度血清研究所與阿斯利康等的合約內容沒有公開,但印度血清研究所除了印度本國之外,還將主要向亞洲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供給。

公司表示,疫苗價格「或爲每劑1000盧比(約合臺幣390元)左右」。在印度血清研究所的產品中,以肺炎球菌疫苗爲例,能以其他廠商66分之1的價格進行供給,新冠疫苗的價格也可能大幅低於阿斯利康自身生產的疫苗。

印度血清研究所的執行長(CEO)阿達爾·波納瓦拉(Adar Poonawalla)針對新冠疫苗表示,「決定進行60億盧比規模設備投資」。需要2~3年時間建設,因此首先將借用印度國內的現有設備啓動生產。最初產能爲1個月200萬~300萬劑。將分階段增加產能,在2020年內生產4億劑,到2021年底合計生產10億劑。

藥品通常在確定實用化之後才啓動生產。此次由於全球存在希望儘快大量確保疫苗的需求,將在獲批之前啓動生產。

目前還有其他企業決定啓動新冠疫苗生產,但印度血清研究所在速度和數量方面顯得突出。美國生物醫藥新創企業Moderna的疫苗也在推進臨牀試驗,承擔生產的瑞士龍沙(Lonza)計劃生產10億劑,但沒有公佈時間。美國輝瑞則表示「2021年達到數億劑」。

疫苗是向人體注入削弱致病性的病毒或部分滅活病毒,藉此形成抵抗力。在量產疫苗時,要大量培養病毒,還要防止病毒泄露到外部,這需要先進的管理技術。嚴格的品質檢查也不可缺少,還需要符合藥品製造的嚴格國際標準,涉足疫苗生產的門檻很高。

金額計算全球的疫苗市佔率,美國默克和輝瑞等4大企業達到8成。另一方面,印度血清研究所則以低價疫苗爲主力,向約170個國家出口白喉、破傷風等3種混合疫苗和卡介苗(BCG Vaccine)等。世衛組織的統計顯示,按數量計算全球的疫苗市場規模,達到每年35億劑(2018年,不含軍用季節性流感等)。印度血清研究所的年產能爲15億劑,被視爲全球最大製造商

除印度血清研究所以外,印度還有很多疫苗企業。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導下啓動的國際疫苗研究所的統計顯示,世衛組織推進的預防接種擴大計劃使用的疫苗約70%爲印度造。該研究所的所長Jerome Kim表示,「全世界幾乎所有兒童都接種了印度生產的疫苗」。

印度血清研究所的總部位於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市。該地是與孟買並駕齊驅的製藥產業的聚集地。該公司的創始人家族波納瓦拉家族曾以飼養賽馬用的英國純血種馬(Thoroughbred)爲業。曾向從馬的血清中提取傳染病治療成分的企業捐贈退役賽馬,通過這種機緣等,1966年設立印度血清研究所,涉足疫苗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