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奮進萬億新徵程動員大會發言摘登

2月19日上午,全市奮進萬億新徵程動員大會召開。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代表市直部門層面,龍口市、黃渤海新區代表區市層面,萬華化學、睿創微納、恆邦冶煉代表企業層面,蓬萊區北溝鎮代表鎮街層面,招遠市金嶺鎮大戶陳家村代表村(社區)層面,分別作了發言。

賡續過萬億磅礴力量 再戰兩萬億奮進征程

市政協副主席、發改委主任 王鬆傑

2024年,市發展改革委將履行好分析與政策、規劃與計劃、投資與項目、改革與創新、統籌與平衡“五種職能”,在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上打頭陣、當先鋒。

接續奮鬥繪藍圖、謀定新徵程上的新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戰略目標,在“時間軸”上謀劃“三步走”:“十四五”末打造一批綠色低碳示範亮點,“十五五”期間碳達峰、具有影響力的示範城市目標依次達成,2035年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躍升成爲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今年上半年確立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現代化城市、國際化城市四個目標體系,8月份爭取省裡印發實施我市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行動方案。

放寬視野謀合作、重構新徵程上的新格局。主動服務和融入重大戰略,在“座標系”上“四向發力”:西向,對接黃河戰略,打造黃河流域港口門戶城市;北向,開啓與大連的雙城聯動發展;南向,啓動建設丁字灣國際綠色低碳開放合作區,加強與青島都市圈對接,研究與上海城市間區域聯動舉措;東向,促進與威海同城化發展。在北部沿海,謀劃實施環渤海灣區發展戰略。在全域,謀劃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一季度形成加速園行動方案。

立足優勢闖新途、開闢新徵程上的新賽道。開闢項目建設新賽道,努力保持全省重點項目首位度,力爭2035年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000億元;開闢產業佈局新賽道,加快建設黃渤海南岸萬億級高端低碳石化產業基地,力爭2026年三大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完成投資4000億元、產值超5000億元;開闢綠色能源新賽道,推進總投資7000億元的四大核電、七大海上風電、三大LNG以及城市級虛擬電廠、區域性儲能中心建設,全域推進核能與工業餘廢熱供暖,推動東電西送、東氣西輸;開闢海洋經濟新賽道,力爭2035年海洋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爭當海洋強國先鋒城市。

勇毅前行促改革、激發新徵程上的新動能。全面落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1+12”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爭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及早獲批碳達峰試點方案,開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試點,建立新能源供給與產業平衡機制,推出世界一流、全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若干措施和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突破事項行動方案。常設“親清發改會客廳”,爲各類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立足萬億新起點 鄉村振興譜新篇

市委副秘書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高言進

萬億煙臺,工業領軍驅動,農業固本強基。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立足萬億新起點,重整行裝再出發,對標全國、領跑全省,穩住基本盤、築牢壓艙石,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迴應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在膠東大地上奮力描繪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新畫卷。

穩糧保供增產能。內挖潛力,抓住地力提升和高標準農田兩個關鍵,讓更多土地變成高產良田。加快種業振興步伐,持續放大小麥“菸農”系列、玉米“登海”系列、甘薯“煙薯”系列等優勢,建設“北方種穀”,爲大國糧倉貢獻更多煙臺良種。外增動力,堅持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融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立足品質化、發展規模化、提升數字化,讓煙臺農產品種類更全、品質更優。融合助力,堅持鏈式佈局育產業、垂直生態提效能,壯大果蔬等9大優勢產業,逐步構建起3個千億引領、6個百億拱衛、N個十億協同的集羣化發展格局,爲“萬億之城”築牢一產之基。

全面起勢育動能。突出科技引領,堅持做科技創新的探路者,整合科創平臺、頭部院所企業等智庫外腦,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智慧平臺、生態農品、綠色農資,引領未來農業新潮流。突出研發推廣,堅持做攻堅克難的拓荒者,瞄準農業“卡脖子”技術領域,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研發和推廣,爲驅動農業變革提供更多煙臺智慧、貢獻更多煙臺方案。突出品牌創優,堅持做“煙臺農品”的締造者,用實力和品質擦亮中國食品名城、中國綠色食品城金字招牌,唱響“農品萬千、煙臺領鮮”,讓“煙臺蘋果萊陽梨”等名優特農產品再造優勢、站穩頂流。

戮力攻堅提勢能。把準“攻堅”之向,堅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從人居環境抓起、從鄉村建設入手,示範式打造、片區化提升,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到2035年實現示範片區鎮域全覆蓋。凝聚“攻堅”之力,堅持外引內育,招引一批視野開闊、經驗豐富的“農創客”“合夥人”,培育一批帶着農民幹、幫着農民賺的“土專家”“田秀才”,讓鄉村不僅是充滿鄉愁的故土,更是激情創業的沃土。提振“攻堅”之氣,堅持嚴作風、強本領,讓泥土的芬芳化作奮進的力量,團結帶領全市“三農”幹部,使命在肩、豪情滿懷,用沾滿泥土的鐵腳板搭建聯農、親農、帶農的連心橋,在譜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篇章的新徵程中衝鋒在前、勇作表率。

滿懷豪情啓新程 勵精圖治譜新篇

矢志在縣域現代化強市建設中走在前、當先鋒

龍口市委書記 李萬平

龍口市將高擎縣域領先發展大旗,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作貢獻,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加壓奮進、一往無前,在煙臺更高更強發展中貢獻龍口更足更大力量。

蓄足下一賽程的領跑決心,以更高目標、更大氣魄,扛起多作貢獻的“龍口擔當”。以大視野謀劃大格局,以大戰略融入大擔當,始終保持“永不滿足、永不懈怠、永不止步”的精氣神,敢與先者爭鋒,敢同強者較量,敢向勇者亮劍,信心堅定謀發展,步履鏗鏘創大業,推動縣域經濟趕超跨越。爭取用4年左右的時間,再造一個1500億元的“龍口體量”,用6年左右的時間,縣域綜合實力躍升至全國百強縣第四位,趕超對標城市——江蘇省常熟市,以捨我其誰的氣勢和建功有我的追求,奮楫揚帆、劈波逐浪,開創龍口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新輝煌。

衝刺下一賽程的領跑賽道,以更強馬力、更快速度,拼出勇創佳績的“龍口作爲”。聚勢而爲、借勢發力、成勢發展。聚焦實體經濟,在壯大產業、培強企業、招大引強上發起衝鋒、拼出精彩,力爭用3至5年時間,讓更多的千億級產業、幹億級企業,在龍口沃土向陽生長、噴薄匯聚,打造率先發展的“示範城市”。聚集創新驅動,向科技要生產力,向創新要競爭力,向品質要生命力,用好高端科研平臺,引進尖端科研團隊,形成頂端科研成果,力促高新技術和“瞪羚”“專精特新”企業呈倍數增長,讓更多的龍口創造深耕國內、通達世界,打造引領發展的“標杆城市”。聚焦民生福祉,以“普惠性民生指標全省縣域領先”爲定位,實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等系列“擴優提質”計劃,讓羣衆更富裕、生活更幸福、環境更優美成爲鮮明底色,打造惠民發展的“典範城市”。

凝聚下一賽程的領跑合力,以更優作風、更佳狀態,彰顯衆志成城的“龍口風采”。黨羣同向、幹羣同力、全城同頻,吹響“爭當先鋒、爭創佳績、爭作貢獻”的進軍衝鋒號,打響創優爭先“大會戰”、克難解困“攻堅戰”、提檔進位“爭奪戰”,奏響“幹部敢爲、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羣衆敢首創”的實幹最強音,創響“人人爭先進、事事要一流、項項奪冠軍、處處有亮點”的幹事創業品牌,只爭朝夕拼搏幹、和衷共濟闖征途,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將“時間表”變成“計程表”,創造無愧於組織、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發展業績。

“穩”中勇擔當 “進”中展作爲

堅決打贏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攻堅戰

市工信局局長 張宏

工業是煙臺發展當家之本、頂樑之柱。奮進萬億新徵程,全市工信系統將全面扛牢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堅決打贏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攻堅戰,爲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躍升成爲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發揮更大作用、貢獻更大力量。

擔首位之責,凝心聚力穩增長。堅持高點對標,自覺把煙臺工業放到萬億城市座標系去審視,在全國找對手、在全省作標杆,力爭用5—10年左右時間,培育1個萬億級領航產業、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羣、20家百億級企業方陣、200家十億級高成長創新型企業梯隊,製造業綜合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堅持高位佈局,全面鞏固提升優勢產業,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城、中國海工裝備名城、百萬輛汽車產業城、國際生命科學城、中國食品名城,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堅持高質運行,圍繞“規模速度、質量效益”雙提升,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抓好工業運行,確保製造業比重穩中有升,切實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

聚奮進之力,攻堅突破提質效。激發產業能級之進,完善產業鏈融合推進機制,實現服務專員在鏈上集聚、要素資源在鏈上彙集、倍增企業在鏈上壯大、發展成果在鏈上體現,打造產業垂直生態體系,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激發科技創新之進,融通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開展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和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創建國家微納製造創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級創新載體,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激發數實融合之進,持續開展技改提級行動,建立完善數字經濟服務推進體系,全面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每年開展企業數字化診斷1000家以上,持續實施工業領域萬企數字化轉型行動,創建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行實幹之爲,加快塑成新優勢。彰顯“綠”的特色,以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爲牽引,構建全鏈條綠色製造體系,協同推進工業企業降碳、減污、擴綠,厚植新型工業化生態底色。營造“優”的生態,打好助企紓困組合拳,抓好政策落地見效,當好企業最強後盾,支持企業內涵式增長、跨越式發展。構建“強”的格局,加力實施企業倍增計劃,持續構建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格局,每年培育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1000家以上,爭取更多企業上榜山東百強、中國500強,實現本土企業世界500強的突破。

乘風破浪立潮頭 揚帆起航新徵程

奮力構建內外一體雙向驅動開放發展新格局

市商務局局長 由如林

奮進萬億新徵程是向全市上下發出的衝鋒號、動員令,市商務局將錨定在全國有旗必扛、在全省勇奪第一、在全市示範擔當“三大定位”,全面展現敢爲、敢幹、敢首創的實幹激情,爲煙臺在萬億城市“第一方陣”中實現更高跨越貢獻商務力量。

奮戰新徵程、再展新面貌,高標奪標體現商務作爲。堅持大開放推動大發展,大消費暢通大循環,以“時不我待”的開拓精神抓改革、拓需求、促開放,以“狹路相逢”的亮劍精神知難而上、衝鋒在前、決戰到底,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精神闖出經驗、拼出精彩、幹出成效,奮力打造煙臺對外開放和“雙循環”新高地,力爭到2035年,社零額和外資累計雙過5000億元、外貿實現“總量過萬億、主體過萬家”和“外貿總量、依存度分別進入萬億城市前十”的“雙過萬、雙前十”目標。

奮戰新徵程、再創新業績,傾力作爲扛起商務擔當。聚焦“內外貿一體、內外資一體、貿易投資一體、產城融合一體”四個一體格局,開創商務發展新路徑。加力奮進擴消費,建設消費統一大市場、冷鏈物流大基地、日韓集散大中心,打造面向RCEP、輻射一帶一路、鏈接國內的雙向消費大通道和城市消費新IP,讓煙臺成爲遊客嚮往、客商雲集、創業涌動、人才安居的“仙境福地”。加力奮進抓招商,圍繞千億百億產業和六大未來產業,開展全球大招商,放大“投資環境金牌城市”影響,讓人才首選來煙臺、讓資本首到是煙臺、讓項目首先落煙臺。加力奮進強外貿,堅持穩規模、拓市場、抓增量,創新設立黃河流域全球數字貿易港,在煙臺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採購節和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高標建設全球礦產品保稅混配中心。加力奮進興園區,聚焦主導產業,興起園區“二次創業”,打造綠色低碳、技術領先、人才集聚、產城融合的“一流園區”。

奮戰新徵程、再奪新勝利,矢志不渝鍛造商務鐵軍。堅持把定標準、樹規則、建機制貫穿始終,把執行力、落實力、能動力貫穿始終,把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貫穿始終,堅定不移秉承“系統思維、邏輯清晰、問題導向、聚焦重點、結果檢驗”理念,堅定不移錘鍊“立說立行、永不言棄、一抓到底”作風,堅定不移踐行“奪紅旗、奔第一、爭一流”標準,鍛造一支首戰用我、決戰有我、用我必勝的精銳之師。

新徵程上走在前 扛牢擔當開新篇

市委常委、黃渤海新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 包華

在煙臺邁入萬億城市的關鍵節點,黃渤海新區將進一步強化“捨我其誰”的擔當、“一往無前”的銳氣、“只爭朝夕”的幹勁,錨定新目標、展現新作爲,新徵程上走在前,扛牢擔當開新篇。

增強發展信心,滿懷激情幹。煙臺跨過萬億,帶動城市能級全面躍升,賦予煙臺更大發展優勢。我們將搶抓煙臺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帶來的新機遇,以開發區建區40週年爲新起點,聚焦“2035年躍升爲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宏大目標,乘勢而上、跨越趕超,奮力爲全市奮進萬億新徵程扛紅旗、打頭陣。

全面自我加壓,扛牢擔當幹。在目標設定上站位高遠,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市1—2個百分點,力爭2035年實現“三個翻番”,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500億、工業總產值跨越7000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260億,在大基數、高佔比基礎上爲全市作出更大貢獻。在產業培育上加壓奮進,全力攻堅“123”目標,力爭3—5年形成1個2000億級、2個1000億級、3個500億級的產業集羣;全力突破“四個倍增”,力爭百億企業突破20家、上市公司突破30家、專精特新企業突破5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00家。在綜合實力上爭先進位,確保在國家級開發區奮勇爭先、在煙臺市一馬當先。

突出攻堅重點,明確路徑幹。搶佔產業新賽道,在做強五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集中突破新型儲能、半導體兩大新興產業,5年產值分別突破500億、總規模過千億。夯實項目硬支撐,每年在建各類項目400個以上、總投資超過3000億,竣工產業項目50個以上,完成投資700億以上,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動能。抓牢招商生命線,區級領導帶頭,狠抓專業招商、以商招商,每年至少引進1個過百億項目、4個過50億項目、40個過10億項目,引領外資外貿量穩質升。激活創新驅動力,依託省實驗室、哈工程、煙大、山建大等高校院所,圍繞產業建平臺、聚人才,5年內市級以上創新平臺突破60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85%以上、全省領先。

營造一流生態,凝心聚力幹。強化黨建統領,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在一線錘鍊幹部、選拔幹部,煥發幹事創業新氣象。樹牢民生情懷,既大抓發展,又大抓城建、改善民生、創新治理,讓羣衆更幸福、更滿意。提升服務效能,構建親清政商關係,讓企業和企業家在開發區如魚得水、大顯身手。堅守一排底線,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既爲一域爭光,又爲全局添彩。

YMG全媒體記者 秦菲 實習生 王丹陽

凝心聚力謀發展 開拓創新譜華章

萬華化學集團董事長 廖增太

奮進萬億新徵程,萬華要以戰則必勝的決心、久久爲功的韌勁,走在前、當先鋒,力爭2026年進入全球化工10強,2030年進入全球化工3強、成爲全球一流的世界500強企業,爲煙臺建設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貢獻萬華力量。

實幹擔當加快項目投資高質量落地。未來五年,萬華在煙臺投資超過1300億元。重點建設煙臺產業園乙烯二期、一批精細化學品項目和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實現自主研發的POE、XLPE、檸檬醛、POCHP、電池材料等高附加值項目早見成效,在黃渤海南岸打造兩個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化工園區,把萬華煙臺電子材料產業園建設成爲未來產業先導區。同時,完成萬華—河海餘廢熱智慧能源項目,助力煙臺市7900萬平方米住宅清潔供暖,利用可降解塑料打造煙臺生態農業新亮點,爲煙臺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貢獻萬華力量。

牢記使命不斷突破更多新技術,培育一批新質生產力。發揮萬華行業領先的研發優勢,加快聚碸等醫用高分子材料、改性PC等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技術研發,集中力量推進新一代電池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成爲全球電池材料行業的“首席創新官”;同時利用AI賦能,深入推進電化學技術、合成生物學等新領域的科學研究,培育未來產業。

打造萬華綠色發展品牌和產業鏈招商路徑。依託全球首創的無醛人造板、氯化氫氧化、萬華河海項目等技術,進行系統性的宣傳,提升萬華和煙臺綠色發展的形象,同時強化全球領先化工新材料企業的聚能作用,圍繞產業結構優化招商引資,助力煙臺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羣。

提高卓越管理能力強化競爭優勢。以數智化變革重塑萬華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聚焦生產裝置自主運行,推動生產和管理體系更高效運行。同時,以鐵的決心推動各級管理者帶頭垂範、落實全員責任,夯實本質安全基礎,全面推動以“安全爲核心”的生產管理體系落地落實,進一步提升萬華安全管理水平與安全績效。

打造全球化工行業的人才高地。全球化工龍頭巴斯夫的CEO在德國對中國客人說“萬華的產業園像藝術品一樣”,我們要繼續努力,爲研發和生產員工打造全球化工行業最好的工作環境,打造“沒有裙帶關係,沒有山頭主義,沒有利益輸送”、風清氣正、奮發向上的文化環境,加強能不斷創造世界級技術成果和一流利潤的硬實力,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加盟萬華,把萬華建設成爲全球化工行業的人才高地。

衝刺千億新恆邦 制勝倍增新徵程

山東恆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曲勝利

恆邦股份作爲以貴重金屬冶煉深加工和高純新材料生產爲主業的高科技企業,將堅定不移走好產業擴張、技術升級、人才興企的奮進之路,衝刺千億新恆邦、制勝倍增新徵程,確保產值在2023年突破680億元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我們的目標是2024年突破800億元,2025年實現千億級跨越,到“十五五”末再掀一輪倍增,達到2000億級規模。

一往無前挺起龍頭骨幹產業脊樑,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貴重金屬冶煉深加工高地。根據全市“9+N”製造業集聚培育工程和牟平區打造“2+4”產業體系的部署,我們突出項目爲王、提速爆發產能、加快資源併購,儘快實現在建系列項目投產,進一步坐穩黃金、白銀產能全國榜首位置。立足鞏固拓展貴重金屬全產業鏈,開發金銀系列合金等高端新產品,延伸金銀深加工產業鏈,快步邁向更高能級,確保貴重金屬產品產值達到1000億元,綜合回收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產品產值達到500億元,利稅超過20億元。

一馬當先領航新質生產力發展賽道,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的高純金屬新材料產業高地。高純金屬新材料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我們着眼搶佔新興產業制高點,膨脹高純金屬和硫系玻璃產品規模,進一步擴大7大系列23款產品產量,徹底打破長期被國外“卡脖子”的技術壁壘;依託現有“芯”材料孵化基地,再投資200億元,在金山灣片區打造集“第四代半導體原材料、紅外光學材料、下游元器件”爲一體的新材料產業園,逐步打造國內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技術最先進的高純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力爭3年內規模達到500億級、利稅超過20億元。

一如既往擔當科技自立自強重任,加快打造業內首屈一指的創新示範高地。把創新作爲企業騰飛的核心驅動力,大力推廣應用“無氰治金”和綜合利用技術,成爲“全元素回收、零廢物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的全國典範,爲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蹚出新路徑。持續開展冶煉和新材料領域技術攻關,深度推進與中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業內頂尖院校合作,加快中南大學山東研究院落戶煙臺;充分發揮真空冶金國家工程研究分中心等創新平臺作用,提升高端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重點課題攻關水平,爭取早日突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深耕“三農”沃土 奏響“共富”強音

招遠市金嶺鎮大戶陳家村黨委書記 陳鬆海

希望的田野,處處都是耕耘和奮鬥的身影。大戶陳家村黨委將堅守初心、堅定信心,奮力繪就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壯麗畫卷。

起筆“共富”大夢想,繪就鄉村產業新篇章。農村發展天地廣闊,只有夯實產業根基,才能激發蓬勃動能。我們將堅持以黨建融合發展引領13個村跨村聯建,以農工文旅統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全面推進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向科技與資金要空間、向品質與特色要效益、向創意與服務要市場,推動農業從單純一產向精深加工、電子商務、文化旅遊、餐飲民宿等多領域拓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爭2025年全村產值突破10億元、2035年全面擦亮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金字招牌,蹚出一條集體經濟繁榮發展的康莊大道。

走筆“和美”煥新顏,繪就鄉村建設新圖景。只有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村民的日子纔會越過越開心、越過越幸福。我們將聚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堅持美化、亮化、綠化、淨化一體推進,以國家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實驗項目落地爲契機,全面提高基礎設施現代化程度、公共服務便利化程度、人居環境舒適化程度,實現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的華麗轉變,努力打造以現代農業、工業製造、文旅康養、體育特色爲支撐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大戶陳傢俱備現代化生產生活條件,讓一萬多名當地農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

落筆“善治”聚民心,繪就鄉村治理新風尚。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新氣象。我們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以膠東紅色文化帶爲載體守好“紅色根脈”,以金銀館、中醫藥館等四大館區爲重點賡續“文化傳承”,以村晚、村BA爲抓手弘揚“文明鄉風”,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同步提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傳承鄉村文化、弘揚文明新風,讓美麗鄉村承載最美鄉愁,讓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打造文明之鄉、平安之鄉、活力之鄉。

書寫“芯”時代輝煌篇章 共繪萬億城市宏偉藍圖

煙臺睿創微納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艾睿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芳彥

2023年,煙臺邁入萬億城市之列,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這不僅是一座城市繁榮昌盛的見證,更是我們繼續奮發向前的動力源泉。

2009年,睿創微納通過招商引資入駐煙臺,由籍籍無名到科創板上市、行業領頭羊,我們得益於自主創新、執着拼搏,得益於煙臺這片充滿活力的投資熱土。在萬億新徵程中,我們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爲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將堅守初心,把牢核心技術。“持續拓展人類感知能力,讓人們從更多維度發現世界之美”是睿創的企業使命。我們將繼續堅守“解決卡脖子技術、實現國產化和自主可控”的創業初心,堅持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的自主創新之路。下步,我們將繼續保持每年20%左右的研發投入,每年攻克3-5項卡脖子技術、培養招引100名專業人才,年銷售額增速不低於20%,力爭早日產值突破100億元,爲建設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貢獻睿創“芯”力量。

我們將拓寬賽道,發揮虹吸效應。到2035年,我們力爭引進關聯企業20-30家、培育區域配套供應商30-50家、培育上市公司3家,實現從芯片到整機的全產業鏈貫通,助力煙臺打造百千億級光電傳感產業。

我們將開闊視野,秉持內外循環。致力於“三大市場”,包括國內特種裝備、國內民用消費級和全球出口。國內民用方面,在無人機、新能源汽車、衛星通信、AI人工智能、消費終端等新興領域實現創新應用;國際市場方面,重點拓展歐洲、北美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強產品、做優品牌、做大市場,確保出口額佔比不低於40%,助力全市穩外貿。

勇當先鋒軍 挺膺強擔當

蓬萊區北溝鎮黨委書記 魏兆國

蓬菜區北溝鎮將以萬華一期、二期等8大重點項目爲支撐,到2027年新增工業產值960億元以上,奮力打造全市首個產值破千億的經濟強鎮。

築牢“產業第一鎮”的底氣,建設千億級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萬華產業園是全市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的引領性工程,北溝鎮作爲項目建設的承載地,將舉全鎮之力推動項目向陽而生、向綠而行、向高而攀,健全“百日攻堅、全程攻堅”推進體系,堅定不移“保一期投產、保二期建設、保施工效率”,確保5月底前13項萬華一期配套工程全部完工,爲6月份高質量中交、9月份成功開車打下堅實基礎;堅決完成萬華二期涉及的20萬平方米非住宅、2800畝土地徵遷,及時交付5000畝場平土地,年底完成二期電力遷改和萬華路、快速路建設,力爭2026年二期全部完工,實現產業園餘熱供暖1200萬平方米,打造綠色低碳全國樣板。到2027年,產業園年產值突破千億大關,爲蓬萊實現“CDP過千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百億”貢獻力量。到2035年,年產值突破3000億元,成爲環渤海南岸高端低碳新材料產業基地的重要增長極。

築牢“產業第一鎮”的底色,構建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在蓬菜佈局19平方公里海工研發總裝、配套、物流產業園”的部署,規劃吞吐能力5000萬噸的欒家口港區,建設萬華液體碼頭,加快推進戍海智能製造等項目,打造8平方公里的海工研發總裝基地。圍繞萬華產業園,規劃5平方公里的生活配套和研發區,實現園區、港區、生活區一體發展,建成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港產城新區。到2027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億元,常住人口15萬人以上,加速形成膠東半島鎮域經濟隆起帶。

築牢“產業第一鎮”的底蘊,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要求,北溝鎮將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以提升羣衆獲得感爲目標,以536個仙境新網格爲抓手,每年打造12個黨建引領村居精治示範村,5年內實現和美鄉村全覆蓋。探索工業反哺農業新模式,壯大羊肚菌、松茸、靈芝菇等現代高效農業規模,加大“馬蔬記”“食難忘”等品牌推廣和營銷,大力拓寬農民致富渠道,蹚出一條政府搭臺、村企抱團、互利共贏的新路子,力爭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15%以上。

YMG全媒體記者 秦菲 實習生 王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