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3個月不治療 腸癌死亡率爆增3倍

藝人豬哥亮日前因大腸癌離世,原因之一是他在確診後未及時就醫,也喚醒社會對大腸癌檢查、治療的警覺。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4年癌症登記資料,確診大腸癌後3個月內、未接受正規治療者,一年內死亡率達47%,及時就醫者則爲較低的13%,幾乎相差3倍。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健署現提供50~74歲的民衆,每2年免費一次「定量免疫法」的糞便潛血檢查,根據2015年統計,符合資格民衆的篩檢率爲42%,每23人便有1人遭篩出有癌前病變或癌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周燕玉說,糞便潛血的檢查敏感度達8成,但應腸癌屬於間歇性出血,民衆仍應每2年定期檢查來確保健康。

周燕玉說,若糞便潛血呈陽性,則可接受健保給付來做大腸鏡檢查,當中約有一半機率是癌症或息肉,大腸息肉務必立刻切除、避免惡化成癌症,若已罹患癌症,更應立刻接受治療。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類型的癌症之一,半數大腸癌是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避免肥胖來達到預防目的。國健署指,飲食應遠離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和豬、羊、牛等紅肉,改吃魚肉、瘦雞肉等白肉,飲食內容多蔬菜、烹調少用高溫油炸和燒烤,維持運動、避免肥胖,均能有效遠離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