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臺海戰略模糊更模糊 學者指拜登恐付出嚴重代價

在CNN節目中,主播安德森古柏(Anderson Cooper)問到,如果大陸武力犯臺,美國是否會趕往並防衛臺灣,拜登則迴應「是的,我們對此有承諾」(Yes, we have a commitment to do that) 。(圖/美聯社)

針對美國總統拜登21日出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CNN大會堂」(CNN TOWN HALL)節目時,表示美國對於防衛臺灣已做出承諾;對此,「Politiacal」22日分析,美國長期以來的對臺政策是戰略模糊,而拜登兩度碰觸禁區的做法反而讓其過於模糊。但學者認爲,這樣的作法反而削弱美國對北京的嚇阻力。

文中破題,美國對臺政策一貫維持「戰略模糊」;但在拜登總統的領導下,如今這項政策走入過度模糊。在CNN節目中,主播安德森古柏(Anderson Cooper)問到,如果大陸武力犯臺,美國是否會趕往並防衛臺灣,拜登則迴應「是的,我們對此有承諾」(Yes we have a commitment to do that) 。

儘管拜登語出驚人,但白宮旋即迴應「總統沒有宣佈任何政策變化,我們的政策也不會改變」。官員補充,「我們會持續支持臺灣自我防衛,我們也持續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爲」。

Political認爲,雖然沒有宣佈美國外交政策將重大改變,但整起事件的重點是拜登不只一次在對臺立場上惹議。

早在2021年8月,拜登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史蒂法諾普洛(George Stephanopoulos)訪問時指出,「如果有任何人入侵或對我們的北約盟國採取行動,美國將依據不容侵犯的承諾加以迴應。……對日本、南韓與臺灣都是如此」。隨後政府官員聲明「我們對臺灣政策沒有改變」。

時間來到10月5日,拜登向記者表示,已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北京對臺灣的軍事挑釁進行談話。「我們同意─彼此會遵守臺灣。我們明確表示,除了遵守協議外,他不該做任何事」。

儘管拜登這樣說,但華府與北京之間卻沒有針對臺灣的正式協議;換言之,華府與北京、臺北就彼此關係,各自有不同的解讀。

隔日,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不得不出面澄清。「我們的立場是以《臺灣關係法》爲指導,我們需要堅守此一承諾,而總統上次談話中已向習重申」。

文中認爲,這位容易「走鍾」的總統很可能再次這樣做,以重申美國對兩岸政策的微妙。

事實上,從拜登過去的聲明還文字可以證明,他絕對不會認爲美軍應主動馳往臺灣防衛。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喊出「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臺灣」,當時拜登還警告小布希「用詞很重要」。在白宮迅速表態,強調對臺政策沒有改變後,拜登還特別撰寫專欄強調「美國沒有義務保衛臺灣」。

當然,1979年拜登還是德拉瓦州的年輕聯邦參議院時,就投票支持《臺灣關係法》。在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時,還走訪過臺灣,他自然深知臺海議題措辭的敏感性,雖然熟悉他過去言論的政府官員,會爲他近日的「暴走」感到驚訝,但其實這可能是另一種向北京說明立場的動作。

但這種過度「戰略模糊」的做法可能會付出代價;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劃主任葛萊儀認爲,「拜登的失誤正削弱美國的嚇阻力道。美國的政策應該明確而又前後一致,否則我無法成功阻止人做些甚麼,或安撫人不要做甚麼」。

她認爲,北京近來都傾向最糟糕的想定,其可能會以安靜而低調的行動來澄清(指灰色行動),美中缺乏互信讓兩強難以建立信賴並重返過去的甜蜜。

文章總結,華府與北京已計劃在年底前進行線上會議,「希望在那之前美國總統已經調整在臺灣議題上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