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領域龍年持續“王炸” 深市產業鏈公司乘勢而上

農曆春節期間,人工智能領域的利好消息不斷。

OpenAI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正式亮相,AI龍頭英偉達市值突破1.8萬億美元,AI“新貴”超微電腦股價站上1000美元大關,阿里、百度、支付寶等互聯網大廠春節期間紛紛推出AIGC新春應用……

一連串的利好消息“王炸”下,中國資產相關產業鏈公司也在春節期間有突出表現。在港股市場,恆生指數本週累計上漲3.77%,報收16339.96點,其中港股半導體股在A股假期期間多數上漲,比如華虹半導體、上海復旦、中芯國際累計上漲9.80%、9.72%、6.18%。

即將迎來新春後首個交易日的A股市場,一衆人工智能產業鏈公司也受到關注,以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爲例,開年來機構來訪接待量達到294家,公司披露的機構調研公告預計,AI大客戶最快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採購和部署1.6T光模塊。

人工智能產業跨越式發展催生數字經濟技術迭代和產品需求,也爲A股數字經濟板塊注入成長活力。以創業板爲例,已預披露2023年業績的數字經濟公司家數超200家,預計每家實現淨利潤0.29億元至0.75億元,同比增長43.84%至269.60%。其中,超六成公司預計盈利,超五成公司實現利潤增長,築牢數字經濟持續向好基本面,近四成公司增幅超過50%,33家公司實現扭虧爲盈。中際旭創、潤澤科技等公司受益於AI算力需求增長,相應收入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實現淨利潤下限超過17億元,預計利潤增速分別超過60%和46%。

AI產業鏈龍年迎開門紅

龍年伊始,OpenAI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在2月16日凌晨正式亮相,顛覆了全球AI生成視頻市場的格局。據OpenAI介紹,該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快速製作長達一分鐘的視頻,這些視頻可以呈現具有多個角色、特定類型的動作、以及主題和背景的準確細節的複雜場景。從公司官網上更新的48個視頻demo來看,Sora不僅能準確呈現細節,還能生成具有豐富情感的角色。

AI龍頭英偉達春節期間市值首次突破1.8萬億美元,超越谷歌成爲美股第三大市值企業,投行Loop Capital最新給予英偉達“買入”評級,並設定了華爾街最高的目標價1200美元。AI“新貴”超微電腦股價受其新近公佈的強勁財報影響,一度站上1000美元大關,今年以來累計暴漲250%,2023年初以來累計漲幅更是超過1100%。同樣受業績遠超預期消息刺激,美股芯片龍頭ARM股價暴漲,週一盤中一度飆漲達42%,2月7日至2月12日間的四個交易日累計最大漲幅約130%。

在國內,今年春節期間,阿里、百度、支付寶等互聯網大廠紛紛藉着春節熱度,推出AIGC新春應用,以期推動大模型的更大範圍落地。支付寶2月16日公佈數據顯示,有近6億人次在春節期間體驗了支付寶AI技術,包括“電子接財”、“數字煙花”、“AI找福”、“小荷包”、“AI紅包”、“AI拍全家福”等。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即將在下週三美股盤後(北京時間週四凌晨)公佈季度業績,市場普遍給予厚望。根據LSEG數據顯示,33位分析師平均預計英偉達每股收益爲4.56美元,季度營收將從去年同期的60.5億美元增至203.78億美元。Firsthand Capital投資組合經理Kevin Landis表示,考慮到英偉達的規模及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性,英偉達的業績可能對市場情緒起到關鍵作用。

市場機構也早已開始佈局。美國期權市場數據顯示,過去一週,投資者正大舉買入英偉達的看漲期權。在港股市場,許多公募基金已經提前進行埋伏。海通證券研報顯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主要加倉了港股中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新能源車板塊。其中,人工智能板塊重點加倉了金蝶國際和閱文集團,基金持股市值佔比環比提升1.2/0.1個百分點,剔除股價影響後的增持幅度爲1.1/0.1個百分點。

以金蝶國際爲例,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有43只基金均在去年四季度對該股進行了加倉,其中包括了陳皓管理的易方達港股通成長、王貴重管理的嘉實前沿科技、王培管理的中歐互聯網先鋒等多隻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

王貴重表示自己長期看好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方向,他認爲,數字化的本質是利用技術的手段,提升組織信息計算、存儲、傳播的效率,而此輪數字化將會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也會給中國公司帶來發展的機會。他特別提到,本輪AIGC也會深度影響軟件行業,加速數字化的過程,目前整個板塊的估值依然在歷史較低水平。

深市公司深耕產業鏈

人工智能的大浪潮之下,一衆深市產業鏈公司也備受關注,根據行業通用研究,人工智能產業鏈一般分爲三個層級:一是基礎層,AI產業的根基,爲人工智能提供數據及算力支撐。近年來,隨着華爲、地平線、寒武紀等AI芯片廠商持續投入研發,百度、阿里、騰訊等佈局雲數據中心與開源框架,以及衆多初創企業的出現,我國基礎層已有初步突破。

其中,在AI芯片領域深市公司代表也紛紛探索突破。例如在2月6日剛剛發佈的質量回報雙提升公告的華大九天,公司在EDA工具軟件領域市場份額居本土EDA企業首位,已經成爲國內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完整、綜合技術實力最強的EDA企業。

華大九天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爲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公司保持了持續高比例的研發投入。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研發費用分別爲18,340.50萬元、30,454.93萬元和48,664.55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44.22%、52.57%和60.98%。2023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45,127.95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70.56%。

“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大基礎性、關鍵性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力度,推進異構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EDA技術的融合創新,採取自主研發、合作開發和併購整合相結合的模式加速全流程佈局和核心技術的突破,全面增強EDA產品的服務支撐能力,並在部分核心關鍵產品上打造成爲國際領先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優勢。”華大九天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樣持續耕耘的還有景嘉微,公司專注於國產GPU芯片的研發與產業化,在國內GPU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不斷擴大滲透的數字時代,GPU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爲下一代計算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隨着GPU性能的不斷提升,其在圖形處理、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衍生領域的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

目前,景嘉微已成功研發以JM5系列、JM7系列和JM9系列爲代表的三代國產GPU芯片,第一代JM5系列、第二代JM7系列主要聚焦在圖形渲染領域,第三代JM9系列芯片除了在傳統圖形渲染領域繼續耕耘外,開始涉足計算領域,支持包括目標識別等在內的部分人工智能應用需求。

二是技術層,AI產業的核心,從模擬人的智能特徵出發,構建技術路徑。目前,海康威視深市公司等在人臉識別、安全監控系統方面具有技術優勢,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上表現良好,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科大訊飛和拓爾思也有所儲備。

以拓爾思爲例,作爲國內最早從事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是A股第一家上市的大數據技術企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數據安全領域具有領先的產品和服務。在技術方面,拓爾思聚焦NLP(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圖像檢索三大核心技術,結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面向不同應用場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模態人工智能產品體系,可爲廣大用戶提供文本、音視頻、多模態等全棧AI解決方案。

展望未來,拓爾思指出,將深入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數據安全領域業務,加大語義智能、AIGC等相關領域技術研發投入力度;開發具有產業化意義的AIGC應用項目,建立人工智能、大數據產品及服務生態體系;充分利用公司積累的數據資產和客戶優勢,擴大數據要素產品市場空間和變現能力。

三是應用層,AI產業的延伸,面向特定場景需求形成軟硬件產品或解決方案。據統計,我國約八成人工智能企業分佈在應用層,其中部分深市企業在產業化應用上已居世界前列,如大華股份、科大訊飛、達實智能等。

1月30日,科大訊飛發佈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3.5。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星火V3.5是首個基於全國產化算力平臺“飛星一號”訓練的全民開放大模型,在邏輯推理、語言理解、文本生成、數學答題、代碼、多模態等核心能力均較訊飛星火V3.0顯著提升。

憑藉在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及行業大模型方面堅定投入,科大訊飛的業績也有所體現,其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3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較上年增長約7%;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45億元至7.3億元,較上年增長15%至30%。

作爲智慧空間服務商,達實智能運用AI+物聯網等關鍵技術,基於自主研發的AIoT智能物聯網管控平臺,聚合模塊化的空間場景應用,爲用戶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智慧服務。

達實智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聚焦物聯網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廣,達實智能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服務了3000多棟大型建築樓宇及園區、700多座大型醫院、100多座大型數據中心、80多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展望未來,一衆深市公司也紛紛表示將持續加碼人工智能領域投入。

“公司已在2023年啓動了更大參數的大模型訓練,以全力對標GPT-4,訊飛將在2024年上半年全力實現這一目標。”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達實智能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持續加大物聯網平臺的研發和投入力度,同時將AI技術與物聯網管控平臺結合,爲用戶提供SaaS化服務,由當前服務大客戶、新建項目的商業模式逐步拓展到服務小客戶、既有項目,讓更多的用戶體驗到AI與物聯網技術融合所營造的節能低碳、高效智慧、安全溫暖的工作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