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崛起 美元地位很危險?陳文茜1句曝驚人真相

陳文茜認爲,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仍佔有8成以上,因此現階段人民幣難以取代美元。(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近期新興國家「去美元化」浪潮來襲,人民幣將崛起,美元霸權地位恐不保,引發外界熱議。對此,媒體人陳文茜表示,人民幣難以取代美元的兩大理由,首先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不可能成爲國際重大貨幣;其次,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仍高達8成以上,而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佔比不到2%,兩者差距很大,因此世上沒有可以取代美元的貨幣。

爲了降低對美元依賴,近日巴西、阿根廷等多國宣佈與中國大陸達成部分外貿以人民幣結算,儘管不滿美元主宰,但仍很難撼動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陳文茜日前在《文茜的世界週報-歐洲版》中指出,最近外界討論人民幣即將取代美元的說法,實在太離譜了。由於人民幣根本沒辦法自由兌換,也就是不可能匯到其他國家,因此不可能成爲國際重大貨幣。

她說,到目前爲止,即使中國跟很多國家都簽了本幣結算,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所佔比例不到2%,而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仍佔有8成以上,這是一個太大的距離。

陳文茜認爲,即使中國政府加大黃金的儲備,但美元的儲備還是非常高。這不見得完全是地緣與政治的對抗,純粹是美元本身,失去了過去大家對它的信賴。她分析,從2008金融海嘯的時候印鈔票,經過QE1、QE2、QE3的三次寬鬆貨幣政策,等於是美元貶值,讓所有人好不容易存到的外匯存款都縮值了。

「從去年開始,日本爲了支撐日圓,在美國激進升息時,成爲全世界賣美元賣最多的國家。」陳文茜強調,這並不表示日本要跟美國打仗。從今(2023)年的第一季到目前爲止,賣美國國債最多的是比利時,中國只排第8名。

陳文茜指出,大家在看待這些問題時,過度立場、過度主觀,而並未清楚地看一些相關資訊。若從美國自己的角度來看,美元成爲世界貨幣已經80年了。英國查爾斯三世上臺,但他所領導的是第六大經濟體,而其祖父喬治六世,也就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父親,領導的是戰後英國。當時英國失去大多數的殖民地,很大原因是英國在二次大戰時,成了全世界對美國最大的債務國,而美國要求英鎊要進入自由匯率市場,英鎊像自由落體般跌落,是整個大英帝國衰落的最後一個清楚的指標。

她表示,一個貨幣的跌落,是導致一個國家或帝國殞落非常直接而快速的因素。所以現在要觀察的是,如果歐洲都加入黃金的儲備,慢慢降低美元儲備,尤其是美國國債的情況之下,是否會產生去美元化的情形?目前只能說它是一個大趨勢,當歷史中談到大趨勢,可能談的是10年、20年,而不是現在。

陳文茜直言,目前世界上沒有可以取代美元的貨幣,因爲歐洲經濟太不穩定,歐元本身問題相當高,而日圓則因日本自己經濟也在下滑,日本可能10年後被印度超越,印度變成第三大經濟體,但很少人會用印度盧比,也不會用人民幣,因此美元變成不可取代的一個貨幣,但是仍要降低它在一個國家外匯存底的比例。

陳文茜分析,全球央行美元儲備的佔比,在2000年時網路泡沫化(internet bubble),全球央行美元的佔比高達71.14%,到2008年金融海嘯就降到63.77%,接着2020年降到58.92%。這個過程完全是在商言商,認爲美元失去了過去大家對它的信賴,因爲美國隨便印鈔票。

「再看2020年到2022年,大家討論對人民幣去美元化議題,講得很嚴重,但事實上這兩年用Q4(第四季)來作爲估算,只有從58.92%降低到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