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美國憲政的韌性系列之一:陳思奕》美國憲政制度優勢戰勝川普主義

美國社會高度兩極化極端化的背景下,經歷了自建國以來在大選方面從未有過的憲政挑戰。(美聯社

編按: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混亂,牽動整個世界隨之瘋狂起舞,以總統川普爲首的極端主義走入美國憲政體制標舉保守主義大旗緊抱美國優先而退羣國際,恣意揮舞着貿易關稅大刀,導致地緣政治動盪不安;好不容易在總統大選結束,選民做出終結「川普主義」,讓川普離開白宮的決定,卻依然有包括臺灣在內的衆多川粉,不願接受敗選結果…。美國華人學者陳思奕觀察整個美國憲政體制在經過川普之亂的過程,撰寫《認識美國憲政的韌性》系列文章,即日起在《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連載。

2020年美國在社會高度兩極化、極端化的背景下,經歷了自建國以來在大選方面從未有過的憲政挑戰,支持和反對川普的雙方都有相當數量持極端立場的人羣。 在任總統及其支持者們聲稱大選全面舞弊,不承認結果,但是他們發起的超過60個試圖推翻大選結果的法律訴訟,被所有的法院以缺少證據、違反法律原則或者違反憲政而駁回。在此背景下,一些人懷疑甚至否定美國的司法制度以及美國主流媒體,一些更極端的人甚至提出用武力推翻大選結果。 如何認識美國的「大選亂象」?

二戰中爲全世界戰勝法西斯立下巨大功勞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戰後的1947年11月11日敗選給反對黨工黨,他評價民主制度的以下言辭成了名言:「在這多罪惡和禍事的世上,人們曾試過並將嘗試諸多政治體制,沒人試圖聲稱民主制度在各方面都完美,的確有人說民主制度是最壞的體制,然而相比之下人類嘗試過的其他體制更差…。」

相當多的人並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民主憲政制度是政治戰場規則,而不是完美的結果,更不理解政治戰場規則的核心分權和妥協。 的確,自從建國以來,美國的制度不僅不完美,甚至如丘吉爾所說,是「最壞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美國曆史上有過因爲宗教原因的屠殺;社會一直存在嚴重的不平等;兩百多年來不斷存在各種極端團體。其中包括極端的宗教團體、極左和極右團體、專門製造陰謀論散佈謠言的團體、暴力的團體,以及既持極端意識形態又散佈謠言又暴力的團體。

存在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無權以取締或鎮壓的方式對待極端團體。在美國,普通人甚至有持槍權力。對渴望和諧的人來說,這個制度實在令人失望。

現今社會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興起新一輪產業革命,這場革命正猛烈地衝擊商業、經濟、文化、媒體、財富、階層所有方面,給歷經這一過程的得益者和失利者之間造成衝突。所謂大選出現的「亂象」,實際是大量原本存在於社會中矛盾的集中爆發。

但是另一方面,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驗證,如丘吉爾所說,這個制度比其他人類已嘗試過的制度顯然弊端要少。靠民主憲政對人權產權的保護,美國在過去的兩百多年裡對全世界的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歷次產業革命、對全球的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超過所有其他國家。最簡單顯示美國製度優勢的一個方面是,在過去兩百多年間,美國的制度吸引了大量優秀的移民

爲什麼歷次產業革命產生在美國和英國,而不在其他國家?靠的是民主憲政制度保證了司法獨立,保障了對人權、產權的保護,產生和保障了金融市場的制度,產生和保障了風險資本的制度。有這些保障的基礎,都來自民主制度對最高權力的限制。

顯而易見,對美國的長期穩定發展而言,誰當選總統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而憲政的執行則是至關重要。

1986年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哈佛大學350週年校慶,時任總統雷根曾希望哈佛大學邀請他參加慶祝活動並授予名譽學位。但哈佛大學校長回覆:本校歷來秉承獨立精神。名譽學位只授予本大學同仁公認有足夠貢獻的人…,故本校長不能邀請總統參加活動。這件事凸顯大學與制度、大學與政客之間的關係。靠這個制度,哈佛大學得以保持學術自由和享譽國際的聲望, 其校友教師、研究人員獲得諾貝爾獎總數(截至2020年10月是161人),在世界大學中獨佔鰲頭,超過美國以外的任何一個國家獲得此獎的總數。相似制度的英國劍橋大學,獲得諾貝爾獎的校友、教師、研究人員截至2020年10月底止的總數是121人,也超過除美國 (總數390人)和自己英國 (總數134人)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全國獲得諾獎的總數。

重要的是,很多在美國獲得諾獎的科學家是第一代移民。大量最聰明的科學家移民到美國後,靠着美國的制度才得以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這其中包括許多華人。那麼,美國製度的核心是什麼?美國的制度核心在於憲政。是憲政保障了美國的高度穩定,保證了美國普通人的權利比在其他他國家得到更好的保護,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美國的偉大,從來不是因爲某一個人,不是因爲某一任或者幾位總統的偉大。

這次美國大選從各方面挑戰憲政的現象,給了我們重新審視相關問題的機會。民主憲政是以寬容的精神和妥協的原則來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妥協原則的前提在於沒有任何人擁有不受制約的權力。在這個制度下,沒有任何人可以隨心所欲剝奪別人應有的權利和選擇。面對憲政的限制,不同意見的雙方必須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尋求妥協方案。

簡單概要,民主憲政制度,實際上是保障社會平等與和諧的規則。對於能寬容的人,他們會自行按照憲政原則尋找折中的辦法。對於不能寬容的人,憲政是政治戰場的規則。最終靠憲政制度,強迫找到妥協的辦法。這個規則的核心,就是用制度削弱權力上最大一方的力量,保證各方權利得以平衡。若任何一方不能自律遵守,憲政制度會強制執行。憲政制度的安排決定了在這個制度中沒有任何人擁有足夠的權力對抗憲政的力量。

當人們不能互相寬容時,便是政治戰場,就與完美無關。雖然妥協往往是不得已,而且敗選的人以及支持敗選的選民們,可能沮喪甚至憤怒。但是人類文明至今,尚未找到比這更好的制度。

(作者爲美國華人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