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侯友宜反對3+1 學者:他清楚闡述對臺美關係看法

教育部、國防部祭出「大學當兵3+1」政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表明反對。(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國防部祭出「大學當兵3+1」政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表明反對。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表示,男性同學若選3+1,所獲補貼、薪餉對女性同學並非公平,侯友宜反對不無道理,而實際上是更加清楚闡述他對臺美關係、兩岸關係、資源分配的看法。

陳奕帆說,侯友宜擔任警官期間,身先士卒多場前線槍戰與談判,深知後方有強大火力支持的重要性。相同地,在國家安全與國防方面,惟有加強與友邦一起聯合訓練、增強自我防衛能力、務實採購軍備,皆是臺美雙方共同關切的重點,也是他當選後擔任三軍統帥最基本、最核心的首要任務。他指出,美國爲我中華民國最堅實的盟邦,且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羅森伯格、臺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雙雙與侯市長有多次見面與私下溝通的紀錄。

陳奕帆表示,兵役制度操之在我,役期縮短爲4個月的前提是兩岸和平與穩定,若非兩岸關係惡化至兵兇戰危、一觸即發的狀態,我國可以把兵役制度設計得更完善後,再加以確實執行。侯友宜當選後若能妥善恢復與北京當局的事務性溝通,降低兩岸軍事緊張,減少誤判機率,實屬美、中、臺三方之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陸後,提「美、中兩國在激烈的競爭下,需要密切的溝通」,而我國又何嘗不是呢?

陳奕帆指出,兵役延長一年距今只剩數月就要急就章上路,試問2022年底裁定2024年初開始施行一年兵役,相關訓練內容要領、營舍後勤配套真的都已經準備好了嗎?另外,自我防衛能力除透過繼續對美採購軍備外,還需加強國人與國軍保衛中華民國的愛國心與榮譽感,並非透過學費、納稅人的稅金收買。目前政府提出的補貼、大撒幣措施,試圖用錢收買人心,但卻培養不出軍魂,軍魂與榮譽才能長久守護中華民國。

陳奕帆強調,美國支持臺灣加強自我防衛能力,而非支持民進黨政府急就章式讓青年上戰場,甚至大四就可能要上戰場。他也說,自己任教於大專院校,三年畢業學生實屬資優卻稀少,或多或少得犧牲社交、戀愛與培養人際關係的機會,更遑論參加出國交換學生的良機。

陳奕帆指出,男性同學若選3+1,所獲補貼、薪餉等對女性同學並非公平,加上系所排開課如何因應3+1的男女有別,讓校方與師生都陷入困境,因此侯友宜反對3+1不無道理。而侯友宜提出「在兩岸和平與穩定的前提下」,兵役役期或能自一年縮短的看法,皆有所本。

陳奕帆說,我國大量採購美國精密裝備的現況下,當然必須維持良好、零意外的臺美關係。在少子化、募兵不役的現狀下,有效提升訓練義務役內容、培養捍衛中華民國的榮譽感與軍魂,遠比役期長短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