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央行多印2萬億十年多生5000萬

自2016年以來,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並未如預期般引發生育熱潮,這讓我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生育率持續下滑?面對這一嚴峻挑戰,國家在2021年5月31日果斷地全面放開了三胎生育政策,彰顯出解決人口問題的堅定決心。回想起二十多年前,計劃生育政策曾是我們的國策,如今卻面臨人口負增長的困境,這確實令人感慨萬千。

據消費日報報道,我國新生兒出生率正急劇下降,若無及時有效的政策干預,恐怕將步韓國、日本後塵,陷入“生育率危機”的泥潭。那麼,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呢?是否只需簡單地放開三胎或全面生育政策?答案顯然並非如此。事實上,自2016年二胎政策放開後,雖然2016年出生率短暫回升,但隨後的七年裡卻連續下滑。到了2023年,全國新生人口數量更是跌至902萬,創下了歷史新低。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我國總和生育率已跌至0.72,位列全球最低之一。

儘管我們已經放開了二胎和三胎生育政策,但人們的生育意願並未得到顯著提升。針對這一現象,任澤平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並揭示了導致人們生育意願低下的四個核心原因:

1、生育成本高昂,嚴重影響了家庭的生活質量。2、房價居高不下,讓生活變得愈發困難。3、對於下一代的未來,許多家長擔憂社會階級固化,除非未來有更多的階級躍升機會。4、教育資源的過度競爭,加劇了生活的壓力。

這些原因都揭示了生育問題的本質——經濟壓力。從生育到養育,每一個環節都伴隨着巨大的經濟負擔,這也讓許多家庭選擇了只生育一個孩子,並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培養他們,希望他們能在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更有甚者,許多年輕人因爲無法負擔購房的壓力,而推遲了結婚和生育的計劃。在2023年,我國的新生人口數量已經滑落至902萬,如果保持這樣的趨勢,100年內我國的總人口將僅爲9.02億。這意味着我國的人口將長期陷入負增長。人口是國家的基石,新生人口的減少將深刻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創新活力、撫養負擔、民衆的幸福感和民族復興的進程。

因此,如何激發人們的生育意願,提高生育率,已成爲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任澤平提出了一個務實的解決方案:儘快建立鼓勵生育基金,並通過央行的貨幣政策,增加2萬億的貨幣供應,以期望在未來10年內增加5000萬的新生人口。這不僅可以緩解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也能爲國家的未來注入更多的活力。

任澤平提出的方案,其核心在於通過現金補助來激勵生育,這恰恰擊中了當代社會的痛點。據調查,多數家庭因經濟壓力而猶豫是否生育二胎或三胎。事實上,歷史曾證明,我們民族對生育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礎。回想十幾年前,許多家庭爲增加一個孩子的出生而費盡心思。

如今,政策已放開二胎和三胎,但經濟因素仍成爲生育的主要障礙。當然,有人可能會提到教育、醫療、住房、女性就業等諸多因素,但這些都是與經濟息息相關的。一個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這些問題往往能夠得到妥善解決。因此,鼓勵生育的核心在於解決經濟問題。

任澤平的建議得到了廣泛的支持,據統計,有高達66.7%的人支持國家或央行出資設立生育基金,爲每個孩子提供現金獎勵。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還需要在住房、教育、女性就業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例如,對於生育二胎或三胎的無房家庭,應給予購房補貼;增加託兒所,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範圍;出臺政策確保女性不因生育而失去工作機會。

另外,任澤平強調,我們不能期待90後和00後去生育二胎或三胎,因爲當前,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連結婚和生育一胎的意願都不強烈。因此,他發出緊急呼籲,要抓住1975年至1985年出生人羣的最後生育時機,因爲他們仍然堅守着“多子多福”的傳統生育觀念。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國的育齡婦女數量正在以每年300萬至400萬的速度迅速減少。爲此,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推出鼓勵生育的基金政策,否則將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