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始流行“塑料中文”,每句話都不對,但奇怪的能看懂!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一門語言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張雪峰也曾經說過,任何一個實用的技術,加上一門熟練的外語,都是王炸。

意思就是一個地方的就業情況不樂觀,學習了技術,去其他的地方工作。只要語言行的通,就業的市場就有無限大。

早期,我們熱衷於學習英語。後來隨着國家的發展,漢語開始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漢語感興趣。

日本開始流行“塑料中文”,每句話都不對,但奇怪的能看懂!

我國比較流行的外語,有英語,俄語,日語,法語等等。其中日本文化中,本身就有一些漢字的成分,不過代表的意思,並不相同。

漢語學習,形成了一種風潮之後,日本的塑料漢語,也隨之顯現。是一種,看起來是漢語,但並不符合漢語的表達方式。說是日語,卻又不是。

但這種奇怪的表達方式,卻可以很神奇的被中國人,和日本人同時看懂。着實有點令人摸不着頭腦,但卻又真實存在。

比如這段對話,說的大概意思就是睡眠熊的點心,成品圖是很漂亮的。但是擺完,烤完之後,就變了樣子,糊了。

其中有一個還有脾氣的做了起來,這裡面的描述,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標準的漢語言表述方式,文字用的也不對。

但就是很奇怪的能看懂,重要的是,這是兩個日本人之間的交流,他們也是能看懂的。這就感覺很迷惑,塑料中文,着實厲害了。

個人觀點:

很多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變得偏離標準。就好像我們說的一些普通話版本的家鄉話,雖然不標準,但是都能聽懂。

之前 有過一個英國人的採訪,說什麼樣的英語,纔算是標準的。說的英語不標準,會不會被嘲笑。

英國人也表示,本國人說英語的時候,也都是有各種口音的。所以有口音和語句上的不同,並不會影響溝通,只要大致意思差不多,就都能夠理解。

日本的這個塑料中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不標準,但是能看的懂,還覺得蠻有趣的。這也許就是語言的魅力。

語言,要逐步迴歸溝通的本質

語言的本質,其實就是不同地區的人,之間溝通的方式。作爲一門學科存在,有點牽強,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算是一個工具。

這些年智能翻譯系統,越來越成熟,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簡單。語言專業的學習,應該更傾向於口語化,更注重彼此之間的溝通。

那些書面上的條條框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背誦,記憶,有點浪費時間了。而且,按照條條框框說出來的話,令人有點摸不着頭腦,甚至會覺得有點裝。

外語,不管是英語,日語還是俄語。在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中,都佔據了大量的比例,作爲三大主科之一,很多家長和學生,看見外語就頭痛。

一個是我們的語言環境不同,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另外一個就是比較消耗精力。但如果,外語變成了一個溝通的工具,學生們只要學會基本的交流的話,就會輕鬆很多。

丟掉繁瑣的語法,語句,學習也會變得簡單。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其他科目,讓語言迴歸到溝通的本質上,而不是分數的犧牲品,對於學生來講,會更快樂。在這份快樂裡面,語言的學習,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