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都驚豔「臺灣才做得出來的技術」背後秘密曝光

(圖/今週刊提供)

廢棄碳粉有解了!臺灣富士軟片資訊與工研院日前共同發表一項突破性的重大技術,將廢棄碳粉循環再製成水性塗料,成爲全球首創的碳粉環保塗料。

過去難以回收的事務機廢棄碳粉,終於也能點廢成金了!

故事主角,是1970年引進複印機的臺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它,不僅是國內事務機市佔率第一的品牌,更早在28年前就開始回收舊機再利用,堪稱循環經濟先鋒。

17年前,臺灣富士軟片就率先拆解事務機與零配件、耗材,回收再利用,包括鐵變身爲角鋼、H型或U型鋼等原料,鋁、銅再製爲銅錠、鋁錠等用於各式產品的原料,然而唯獨碳粉只能視爲廢棄物,以燃燒處理。

實踐永續 挑戰高難度技術

「資源再生最困難的地方,是如何將原本要丟棄的東西變成原料。」臺灣富士軟片資訊董事長暨總經理勝田明典坦言,將廢棄碳粉研發爲另一種產品,遠比想像中來得困難,因爲循環經濟最具挑戰之處,在於成本需要謹慎分析,經仔細評估後,才能取得環保與成本的平衡,也就是市場、環境與技術,三者缺一不可。

別小看細如粉末的廢棄碳粉,臺灣富士軟片光1年就要回收65噸之多,在尚未找到循環再生技術之前,過去都是運回日本供鋼鐵廠再利用,卻不符合減碳趨勢。爲了讓碳粉也能循環再利用,臺灣富士軟片2021年找上熟悉國際產業法規與專利認證的工研院,尋求解決之道,歷時18個月研發,終於發掘到廢棄碳粉獨家開發製成水性塗料的循環經濟「出海口」。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經理莊文斌指出,最初接到這個題目時,團隊苦思碳粉的材料特性、最合適的終端應用,首先想到的是將廢棄碳粉製成塗料,因塗料用於牆面、地板、建築外觀,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若採用回收原料,不但能將廢棄物的價值極大化,也可將環保概念全面落實在日常。

工研院副總經理暨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補充說,碳粉中有80%的樹脂、20%的粉粒,「光塗料就分爲溶劑型及水性,因碳粉本身親油不親水,以廢棄碳粉製成溶劑型塗料,技術門檻不高,但溶劑型塗料並不符合環境永續精神,工研院團隊毅然決定以難度更高的水性塗料爲目標。」

一開始,團隊採用常見的界面活性劑,讓浮在水面上的碳粉能散佈於水體,沒想到,碳粉雖不再浮於水面,卻會沉到水下結塊,依舊難以使用,導致開發歷程遇到不少挑戰。

工研院研發團隊接着不斷測試各種可能性,2022年6月終於成功篩選出特定分散劑,可牢牢抓住碳粉與之結合,並均勻分散在水體。

但問題又來了,不同批次的碳粉在製成塗料時會出現色差,導致品質不穩定,於是團隊再利用富士軟片多年來回收碳粉匣累積的龐大型號資料,透過管理顏色,讓不同批次的碳粉在製成塗料後,色差降到可接受範圍之內。

最後,工研院利用獨家開發的分散混合技術及表面處理技術,將特性不親水的碳粉,成功製成水性黑漿,去年下半年再與國內塗料廠合作,加工製成環保水性塗料,適用於室內裝潢、戶外建物與傢俱表面的塗層,其中回收碳粉比率高達50%,足以申請要求最嚴苛的全球回收標準(GRS)。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