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40年前空難 成這次全員奇蹟脫困教材

日本航空班機與海上保安廳飛機碰撞而起火,日航班機上379人全員驚險脫困。專家指出,現代安全標準和日航本身嚴格飛安文化兩相結合,是成功疏散關鍵。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英國克蘭斐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安全暨事故調查教授布瑞斯威特(Graham Braithwaite)表示:「日航對於安全和機組員培訓方面確實做得可圈可點,近40年前的一場慘痛空難,讓日航成爲安全紀錄極佳的航空公司。」

1985年8月12日,日航從東京飛往大阪的123號班機失事,機上524人中520人罹難,成爲航空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單一空難事件。空難原因是波音公司技工對機尾進行維修的問題,而不在航空公司本身。

布瑞斯威特指出:「顯然這起事件對這家航空公司的影響深遠。在日本文化中,他們一肩扛下那場空難所有責任,希望確保那樣的事永遠不會重演。因此在發生問題時,他們視爲可以學習的機會。」

據報導,2005年,日航瞭解到許多新進員工不知道20年前那起死傷慘重的空難,因此在公司總部設立專區展示失事飛機的部分殘骸,以及機組人員和乘客的故事。「他們在標準作業程序和正確行事方面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文化。我認爲這是這次機組員表現如此優異的原因之一。」

一名歐洲航空公司的機師表示,機師、組員和乘客的表現「彷彿是在最極端情況下的教科書疏散範例,這讓我格外印象深刻」。

他說:「隨着飛機(機身)越來越大,(疏散)程序也越來越詳盡,因此所有乘客可以在90秒內疏散完畢。若是明顯的災難性事件,部分航空公司現在也讓空服員可以啓動疏散程序,節省寶貴的時間,不用再等待機長下令。」

這位機師表示,日航員工非常清楚現代航空公司的安全紀錄是「以其他沒這麼幸運者的鮮血所寫成」,空難事件成了教材「在行業內分享,以期機組人員能夠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