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篩檢有「僞陰性」 乳房超音波提高正確診斷率

醫師黃星華建議,40歲以下年輕女性可選擇乳房超音波作爲乳房篩檢的工具,不只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且沒有輻射線,能顯示病竈處並細分出是纖維囊腫,水泡或腫瘤組織,提高早期乳癌的正確診斷率。(恩主公醫院提供/劉瑋晴新北傳真)

一名35歲年輕女性因聽到同事檢查出乳癌三期,再加上自己都沒有做過乳房檢查,因此到門診安排乳房篩檢。做完乳房超音波後,發現左側乳房外上方有一約1公分大小的可疑病竈,且左側腋下淋巴也有疑似是轉移之可疑病竈,經病理切片檢查及其他易轉移器官影像學檢查後,證實爲第二期賀爾蒙陽性標靶陰性型乳癌。

乳癌患者大多爲女性,但也有極少數男性可能罹患乳癌。近年4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越來越多,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40歲以下罹患乳癌者在同齡女性的人口占率已從2019年的每 10 萬人有 15.49 人,增長至2020年的 21.83 人。醫師黃星華提到,乳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或疼痛感,通常發現時是因爲摸到乳房有腫塊,甚至有較明顯的乳房外觀變化,如傷口難以癒合、皮膚潰爛,此時可能已經發展至中晚期,治療更困難,因此預防性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黃星華建議,定期健檢時除了乳房攝影外,再加上乳房超音波檢查,可以提高正確診斷率,而40歲以下成年女性不適合用乳房攝影作爲第一次篩檢的工具,因此可選擇乳房超音波,不只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且沒有輻射線,能顯示病竈處並細分出是纖維囊腫,水泡或腫瘤組織,提高早期乳癌的正確診斷率。

國健署提供45歲以上或40歲以上且有二等親的家族乳癌病史(如:媽媽、姐妹、祖母等)者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部分女性爲乳腺分佈較密集的緻密型乳房,在X光造影下,腫瘤組織可能被密集的乳腺擋住,影響檢查結果造成「僞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