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論壇 談臺灣戲劇競爭力

曹廷昊(左起)、陳清河、櫻井由紀、樸烘均、執行副總莊文信、局長張崇仁、黃瀾、熊曉玲、李光輝以及汪威江今出席「三立國際影視論壇」。(三立提供)

三立電視爲提升臺灣影視產業文化發展,22日舉辦「三立國際影視論壇」,以「從亞洲影視潮流 看臺灣戲劇競爭力」爲論壇主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長張崇仁也蒞臨現場,三立執行副總莊文信建議政府應正視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也提出10年影視音產業提升計劃,點出臺灣戲劇的下一步要朝娛樂化、國際化、及產業化發展,方能組國際團隊,臺灣戲劇纔會有國際文化競爭力。

來自韓國MBC戲劇局製作總監兼全球戲劇聯合制作人樸烘均,也曾製作古裝大戲《善德女王》,他表示「韓流」不是設定的,現今網路發達對韓流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爲可以直接與年輕觀衆溝通,另外他認爲編劇培養非常重要,在韓國因爲有韓流,所以讓許多年輕人大量投入編劇行列,對韓國戲劇未來要走的路,樸烘均則認爲要具創意實驗精神,內容要更國際化,要引起整個亞洲理解與共鳴,就要更融入亞洲各地當地文化,與在地優秀人才合作,纔能有更優良的跨國製作。而對臺灣影視產業他建議臺灣眼光要放遠,要注重全球的發展,要敢投資纔能有全球市場。

拍攝韓劇《那天冬天風在吹》的風在吹製作公司代表曹廷昊,主講韓流進軍國際策略,他認爲韓國成功是人才的努力,因爲對作品不斷的要求,纔會有好的內容,並認爲韓國也曾有過低潮,但每逢低點都會出現新的轉捩點,韓國政府也瞭解韓流這股力量不能忽視,現在雖有許多新的方案未成熟,但仍在努力。

曾製作《何以笙簫默》的熊曉玲認爲IP劇是目前主流,之所以會成功主要是小說及漫畫都有大量的觀衆,在改拍戲劇後也會跟着進來,觀衆不會流失,她認爲臺灣不少人才前往大陸發展,讓大陸累積不少經驗,但臺灣對偶像劇的研究,絕對高於大陸。曾製作《虎媽貓爸》、《辣媽正傳》等作品的黃瀾黃瀾則認爲編劇非常重要,是戲劇的基礎,現今觀衆年輕化,因此題材也要更多元。

來自日本的櫻井由紀總經理曾企劃《惡作劇之吻Love in Tokyo》,也就是早期IP劇,現在面對韓流的逆襲,她認爲日本人口衆多,很多時候內需市場就足夠,再來日本對新媒體的策略相對保守,這也影響到對海外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