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gate:硬碟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時代仍扮演重要角色

針對市場認爲SSD更能帶動運算加速,並且提升人工智慧等運算效率,Seagate表示硬碟仍具備價格、供應及工作負載三大優勢,因此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時代仍扮演重要角色。

Seagate臺灣區總經理黃又青表示,確實在筆電等終端產品應用,SSD明顯會比硬碟有更大優勢,但在資料中心運算架構卻不一定如此。原因在於資料中心仍有大量資料存放需求,而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背後更是建立在大量資料數據訓練,因此存放數據所反應持有成本、可靠度與效能之間平衡,就會變得更加重要。

因此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中,硬碟依然會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2027年以前,企業級SSD價格至少依然會是企業級硬碟的6倍以上,因此許多企業、資料中心在大量資料儲存需求依然會以硬碟爲主。

雖然當前透過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產生資料量仍不到所有資料量的1%,但接下來此比例將會在2025年增加至10%,意味在現行持續加速成長的資料量之外,未來將有更多資料會是透過人工智慧產生,更代表未來資料中心的儲存需求將會變得更大,因次更難僅以SSD作爲主要儲存元件,必須搭配硬碟儲存更大資料量。

黃又青強調,以儲存容量持有成本角度來看,在產業分析機構Yole Intelligence公佈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3年間的NAND每ZB生產成本約爲670億美元,而硬碟的每ZB生產成本則僅約爲10億美元,意味硬碟依然能以經濟實惠的方式滿足近90%的資料中心儲存需求,而Seagate則預測2024年內的硬碟EB級儲存容量產出將達SSD近3倍。

從Seagate立場來看,SSD與硬碟都是重要儲存元件,兩者都會持續在市場上共存,不會有相互取代問題,同時隨着硬碟儲存密度技術持續提高,未來依然會扮演重要大量資料儲存媒介。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