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呈陽性,我還有救嗎?」 愛滋病6大迷思報你知

▲「篩檢呈陽性,我還有救嗎?」愛滋病6大迷思報你知。(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每年12月爲世界愛滋病日,臺灣愛滋病學會攜手滅火器、四分衛等樂團,推動爲期一個月的「爲i篩檢」活動,更透過團員提問,幫民衆釐清愛滋病「6大迷思」。醫師表示,愛滋病就像慢性病,不分性別、性傾向,只要發生過性行爲的民衆都可能感染,建議民衆每年應至少做1次篩檢,已達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根據臺灣愛滋病學會統計,常見的愛滋篩檢6大迷思分別爲「爲何我要做篩檢?」、「篩檢很麻煩又很貴吧?」、「要抽很多血嗎?會不會痛?」、「會不會被貼標籤啊?」、「做一次就夠了嗎?」以及「篩檢呈陽性,是否代表沒救了?」

臺灣愛滋病學會理事臺大醫院感染科主任洪健清表示,許多人都有愛滋病篩檢都有錯誤認知,其實只要完成線上預約、接受諮詢並填寫問券,與進行抽血或指尖採血、接受篩檢後諮商等4步驟,就能在30分鐘內完成愛滋篩檢,且大部分檢點皆爲免費提供,民衆不需負擔任何費用

▲四分衛樂團團長虎神模擬愛滋病篩檢。(圖/記者嚴雲岑攝)

此外,在篩檢過程中,只要小小一管血就能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部分院所也提供指尖採血快篩服務,只需15分鐘即可知結果。若特別注重隱私的民衆,還可申請在宅唾液篩檢,惟其方法傳統,需在發生性行爲3個月的空窗期過後檢測準確率才能達到95%以上。

洪健清說,愛滋篩檢就跟健康檢查一樣,幾乎所有院所都採匿名預約制,不會要求民衆提供個人資料,只要有性情爲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固定伴侶也可攜手參加;此外,若有持續共用針頭多重性伴侶、合併娛樂性藥物使用者,建議每3至6個月就要篩一次,確保自身健康。

最後,洪健清提醒,目前愛滋病指尖採血以及唾液檢測都只能檢驗抗體抗原病毒核酸檢測,都須抽血送實驗室才能檢驗。若快篩呈現陽性者,也不需過度驚慌,因爲陽性不等同於確診,必須轉介到指定醫院做進一步檢驗。確診的民衆也不用擔心,因爲現在醫學發達,只要及早發現,都可用一天一顆藥有效控制,愛滋病患生活生命皆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