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舉國體制發展尖端技術 中國在8成戰略性研究領域居首位

中國以舉國體制推動投資發展尖端技術,已達到領先美歐日的局面。(圖/Shutterstock)

澳大利亞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佈的尖端技術研究國家競爭力排名指出,在高超音速和水下無人機等23個領域中,中國在19個領域排在首位,高居領先地位的領域約佔8成。此一現象反映出中國推進舉國投資發展尖端技術,已達到領先美歐日的局面。

《日經中文網》報導,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以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列爲優先課題的23項技術爲対象,分析了2018~2022年發佈的220萬篇論文。選取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並統計作者的信息,計算出各國的佔有率。結果發現,在23個尖端技術領域中,中國在19項目居首,在中國未排在首位的4個領域,均是美國居首。

報導指出,在以音速5倍以上的速度飛行的「高超音速」領域,中國佔據7成以上的份額,領先於美國、英國和德國。這種速度更快、軌道更難預測的高超音速導彈,可以輕易突破敵方的導彈防禦網。此種武器可能成爲徹底改變軍事優勢的「遊戲規則改變者」,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也將它定位爲中國技術壟斷風險較高的領域。

此外,在被稱爲「水下無人機」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領域,中國有近6成居於首位,排在第2位的美國還不到1成,顯示中國在此領域表現非常突出。一般認爲此種技術領域包括可在高水壓下保護設備的耐壓外殼、無人航行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等高科技技術。在此次調查中,中國在海底無線通信、水下聲波探測器(聲納)方面也具有優勢。

在人工智慧(AI)和量子等領域,中美競爭激烈。在與AI相關的6個領域中,中國在無人機等4個領域排在首位,美國則在尖端積體電路設計等方面領先。 在量子相關的4個領域中,中美分別在2個領域佔據首位。在可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醫療等領域的高靈敏度量子傳感器方面,美國佔據優勢,而在量子計算機也難以破解的「後量子密碼」(PQC,又稱抗量子計算密碼學)技術等方面,則是中國領先。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所長Justin Bassi指出,「這體現了中國尋求在安全保障相關的重要技術上佔據優勢的戰略意志」。

報導說,中國與西方尖端技術主導權之爭正日趨激烈。中國在2015年發佈的振興高科技產業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確定了10個重點領域,力爭在2049年躋身世界製造強國的前列。其中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工程、尖端數控機器人等領域,都定位爲重點對象。

美國在川普政府時期推動在5G等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鉤,拜登政府更加強其他尖端技術領域對中國的限制。拜登今年8月還簽署了一項限制對中國投資的命令,項目包括尖端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量子技術,相關限制規定也擴大至商品和資金流動,其背景是對中國在技術上領先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