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是120年前!罕見2月3日立春 冷氣團減弱「全臺回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通常位於2月4日前後,但今年立春正確時間落在2月3日(初七)23時34分,十分罕見。天文專家表示,上一次發生是在距今120年的1897年,而下一次則會是在2021年。

▲立春象徵春天的到來,也是氣候明顯變化的節氣。(圖/CFP)

據悉,24節氣是根據太陽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也就是依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爲24個評等的段落。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出發,每前進黃經15度爲一個節氣,運行一圈後爲一個迴歸年

立春自古以來都被認爲是整年最重要的開端人們會用祭典來迎接春天的到來,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例如:喝春酒、吃春餅、打春牛、咬蘿蔔等,俗稱「咬春」和「打春」。而同時,這天也是氣溫明顯變化的節氣,隨着太陽的日照增強,氣候會逐漸回暖,也代表着嚴寒時期過去,降水會逐漸增加。

中國天文學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一個迴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因此每個節氣在公曆年中的時間段平均約爲15.25天,其起始日期大體上也是固定的,但太陽的週年運動並不均勻,而且歷年的長度也不同,平年爲365天,閏年則是366天,因此節氣的具體時間就會產生細微的變化。

每年的同一個節氣都要比前一年緩6到5小時,而遇到閨年則會提前1天,也就是24小時,因此在遇上平年時,同一節氣會比前年同天或是滯後1天;而在閨年時,相同節氣可能會與前年同天或是提前1天,因此儘管是同一個節氣,會出現有3個不同的日期,以立春爲例,就會有2月3日、2月4日和2月5日這3種情況

史志成表示,從1900年至2000年這100年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2天,並沒有出現2月3日,而在2000過後的本世紀統計中,立春則只有出現在2月3日和2月4日這2天,沒有2月5日,「3日或5日立春儘管比較罕見,但也是正常曆法現象公衆應該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

中央氣象局指出,影響臺灣大陸冷氣團於3日逐漸減弱,清晨各地氣溫仍偏低,但在白天起氣溫會明顯回升,全臺各地大多爲多雲到晴的天氣,西半部日夜溫差大,而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山區局部短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