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共軍多型無人機 臺海試身手(陸文浩)

有陸版「死神無人機」之稱的BZK-005長程無人偵察機。(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5月4日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演說指出,有關提供美軍使用菲國軍事基地並非用來作爲「攻擊行動」,美方也未要求一旦臺灣發生戰爭,要菲國提供軍隊,但若中國攻擊臺灣,這將會是「有用的」(useful)。此話一出,是否又挑起中國敏感神經?美菲4月底結束「並肩」聯合演習後,兩國空軍又於5月1日至12日進行「雷霆對抗」演習;5月9日媒體指稱英國史上任期最短45天、最挺臺的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 MP)將於5月16日至20日訪問臺灣,臺海安全再度引發國際關注。我國防部於5月10日公佈共軍9日計有共機20架次、共艦4艘次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活動,進入西南及東南空域15架次;其中運-8技術偵察機、運-8遠幹機、運-8反潛機各1架,在臺灣西南國際空域。空警-500機1架、殲-16戰機5架(部分兵力),接近我東沙島東北空域。特別的是,轟-6機5架(部分兵力),由臺灣西南經巴士海峽繞進西太平洋,在臺灣東南、接近臺灣防空識別區邊緣進出後折返。殲-16戰機(部分兵力)擔任護航經巴士海峽出口折返。無偵-7無人機1架,由我東沙島東北之臺灣防空識別區西南往南南西邊緣折返,殲-16戰機(部分兵力)擔任戒護。

示意圖一。(圖/作者陸文浩繪製)

次(11)日我國防部,公佈共軍10日計共機12架次、共艦5艘次;其中運-8技術偵察機與BZK-005無人機各1架,分在臺灣海峽中線南端越線、臺灣西南國際空域活動;無偵-7無人機1架,由我東沙島以北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西南邊緣、臺灣西南國際空域轉向東南、東沙島北北東之臺灣防空識別區南南西邊緣、指向往菲律賓呂宋島西北空域方向飛航。(以上爲示意圖一)

5月12日我國防部再次公佈,共軍11日計共機32架次、共艦4艘次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活動;其中有人戰機蘇愷-30戰機2架、殲10戰機6架、分在臺灣海峽中線北中、南段跨越海峽中線。另殲-16戰機1架在我東沙島東北之臺灣防空識別區西南邊緣襲擾、運-8遠幹機1架,在臺灣西南國際空域。另,彩虹-4無人機1架,由浙江與福建交界處經臺灣海峽中線北端,我釣魚臺附近空域、經臺灣與日本與那國嶼、接近臺灣台東以東防空識別區邊緣轉入巴士海峽、到臺灣以南防空識別區邊緣轉檯灣西南、續經臺灣海峽中線南端進入大陸境內。還有,TB-001無人機1架,從臺灣海峽中線南端經臺灣西南、經臺灣以南之巴士海峽空域轉檯灣東南空域折返;再者,BZK-005無人機1架,由臺灣海峽南端經臺灣西南、臺灣以南防空識別區邊緣出、復轉進經巴士海峽到臺灣南南東防空識別區邊緣折返。情況特別異常,引發國內高度關注。(示意圖二)

示意圖二。(圖/作者陸文浩繪製)

然而就在5月9日共軍空中兵力多架殲、轟機羣與戰略性高空偵察機在巴士海峽周邊空域活動態勢之際。經查詢相關訊息發現,美菲就在4月底結束「並肩」(Balikatan)聯合演習後,美菲兩國空軍又於5月1日至12日進行「雷霆對抗」(Cope Thunder)第1階段演習(第2階段在7月2日至21日舉行,將有運輸機加入,主要以模擬爲大型艦隊進行裝備與人員補給爲想定的演練),在馬尼拉西北方的克拉克空軍基地和巴塞(Cesar Basa)空軍基地展開。9日菲律賓空軍開放媒體採訪,由菲國空軍的FA-50戰機和美軍的F-16戰機進行聯合演習。因此,中方空中兵力在臺灣南部空域進行演訓,與美菲有絕對的相關性。

由於,轟-6機羣具有掛載遠距對海打擊之攻船導彈能力,照以往航經巴士海峽與美航母打擊羣於日前返回西太平洋部署、菲律賓海爲美海軍訓練海域等情況,也不排除前者兵力,是針對美軍海軍兵力在附近海域之反應。

最後,針對共軍運用多型無人機在5月11日在我臺灣東部防空識別區內進行繞臺襲擾之舉。一來共軍利用有人機在我臺灣西部之臺灣海峽中線北東南三段進行引誘式襲擾,可能引誘我將目光關注於此,以利三款無人在臺灣東部空域進行偵察活動。其次,彩虹-4無人機,爲近期共軍第三款繞經臺灣東部空域、具「察打一體化」無人機,從其主要任務、航跡等推斷,與之前無人機繞臺的航線略同,推斷運用此型機對我臺灣東部海上目標進行戰場監視與情傳予所經之共軍常態部署之作戰艦。

另外,先前共軍已經有跡象利用運-8遠幹機與無人機在臺灣西南國際協同,前者空中電子掩護上述兩款TB-001與BZK-005無人機在接近菲律賓距離我臺灣南部較近、位於巴士海峽之離島、與往來巴士海峽之機艦等進行空中監視任務,此舉類似之前共軍運用無人偵察機在日本西南諸島進行情報偵察任務類同。

因此,前述我方須在此時段、亦或爾後必須注意異常訊號干擾與可能情傳訊息、以及三型無人機以北斗導航衛星精準航機定位、轉向等,以利分析此次共軍進階運用多型無人機偕同演練與未來常態性部署之戰術運用及意圖。

(作者爲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中華經略國防協會副研究員、文化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