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Q3大賺逾9,000億

上市櫃第三季合計稅後純益衝破9,000億元大關。圖/本報資料照片

上市櫃公司第三季獲利表現

長達一年的庫存調整,臺股消費性電子供應鏈陸續於年底前迎來庫存回補潮,在AI與Apple「雙A」拉貨、新臺幣貶值雙利多助威,上市櫃第三季合計稅後純益衝破9,000億元大關,以9,154億元寫近四季新高、史上同期第三高,今年來獲利逐季走揚。

加計14家金控自結數,上市櫃公司第三季獲利9,154億元,季增22.55%、年減19.90%,優於法人圈先前上修8,400億至8,700億元表現;前三季累計2.26兆元,年減33.43%。

法人認爲,非電也有油價大漲拉擡塑化業績、股息入帳挹注金融股獲利四大利多,第三季獲利大驚奇;年底逢消費旺季與農曆春節前拉貨潮,力拚獲利「季季高」有譜,第四季可望繳出雙增成績,全年獲利上看3兆元。

各產業以季對季觀察,受惠指標股永豐餘單季本業虧損幅度收斂,外加業外挹注,造紙族羣虧轉盈;維持獲利且優於第二季族羣不少,國際油價第三季飆近三成,受惠族羣大啖紅利,油電燃氣類股季增6,935.3%最強勁,塑膠類股成長515.4%。

金融股挺過去年股債雙殺、防疫險風暴,7~8月迎股息入帳高峰,14家金控股第三季自結稅後純益總和達1,330億元,創六季來新高峰,年增逾五成。

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說,今年股市迎多頭、美國高利率政策下放款利差擴大,銀、證業甩開陰霾,動能強勁。

然高通膨終端需求未完全回籠,獲利成長族羣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光電、塑膠、觀光、營建族羣大增233.8%、55.6%、54.6%、53.8%;受惠車市擺脫疫情影響,汽車類第三季較去年同期轉盈,玻璃陶瓷、油電燃氣族羣重返獲利。

展望第四季,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點名「雙A族羣」是成長主力,蘋果拉貨動能10~11月達高峰、AI伺服器放量,半導體上游庫存去化有成、高階記憶體庫存見底,下游部分手機市況佳,看好上市櫃獲利維持高檔,但須留意新臺幣回升、年終盤點等,明年將呈現逐季成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