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還是胖恐掉入1陷阱! 4類地雷食物超多人中

營養師顏元瀅指出,少吃還是胖,往往是落入高熱量陷阱,也就是「糖油疊加效應」。(示意圖/Shutterstock )

談到減重,首要想到就是飲食控制,卻常發生明明已經少吃了,體重卻未如預期下降,甚至進入停滯期,讓人不解。對此,營養師顏元瀅指出,往往可能已落入高熱量陷阱,也就是「糖油疊加效應」,常見包括層酥類型食物、單點主食、油炸面體及鮮奶油甜品。若發現常吃上述這些食物,她也提供3個飲食策略來應對,分別是足夠膳食纖維、增加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攝取及選擇充足菜肉飯食物。

顏元瀅在臉書專頁「顏元瀅 營養師」及個人網站撰文,說明糖油疊加效應的熱量陷阱。她表示,澱粉確實會讓血糖上升,但是在正常幅度,關鍵是大量飽和油脂加入,會讓血糖上升波動更劇烈,除了更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作用外,還會使更多油脂被儲存進身體裡。且單以糖油疊加食物爲正餐,快速上升的血糖,也會容易產生飽足感的假象。

至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糖油疊加食物有哪些?顏元瀅列舉以下4類。首先是層酥類型,如蔥抓餅、蛋塔、可頌,油脂來源爲豬油、奶油或棕櫚油;其次是單點主食,如炒飯、炒麪、排骨湯麪、糉子,只有大量油脂跟澱粉,缺乏蔬菜與蛋白質。

再來是油炸面體,如油條、泡麪,澱粉在油炸過程中會吸入大量油脂,爲求穩定性,通常也是以飽和油脂爲主;最後是鮮奶油甜品,鮮奶油跟奶精都是純油脂,搭配飲料糖分,會讓脂肪快速形成。

如果發現常吃糖油疊加食物,顏元瀅也提供3個飲食策略來應對。其一是,一天至少兩餐要有1~2拳頭的熟蔬菜量,所含膳食纖維有助多餘脂肪排出,但多吃無益適量即可;另外增加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攝取,如毛豆、豆腐、豆漿及魚類,協助代謝過量的飽和脂肪,利用飽足感減少糖油疊加食物吃進去的量;最後是選擇充足菜肉飯食物,並有意識的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