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2022兩岸人民只願和平繁榮

旺報社評

2021年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好受,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多地發生嚴重自然災害,通貨膨脹日趨嚴重,臺海、烏克蘭戰雲密佈。展望2022年,疫情、通膨、戰爭、環境危機等依然不樂觀。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許多人仍然參加倒數跨年、觀賞煙火、參加元旦升旗。儘管日子難過,但人們總是抱持希望,因爲希望是我們活在世上最大的動力。

豐衣足食纔是民心所願

新年伊始,兩岸領導人都不免俗地發表談話,表彰過去一年的成就,鼓勵民衆走向未來,其中不免涉及兩岸關係。領導人語音剛落,陸委會與大陸國臺辦就忙着互相指責,先不細究箇中對錯,對照民衆對未來懷抱希望,陸委會與國臺辦的表現卻與人民的期待有落差。畢竟,除非是極少數的政治狂熱分子,沒有人的新年新希望是兩岸統一或是臺灣獨立,因爲都不現實,也非民衆所急。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人民都希望先把日子過好,平平安安,豐衣足食。

蔡英文總統在元旦談話中說:「各自努力照顧好人民的生活、安定社會民心,兩岸纔會有空間和氛圍,以和平的方式共同面對問題。」這個原則與方向是對的,但是同樣的標準也會用來檢視蔡政府的作爲。

在內政上,去年上半年疫情爆發,暴露疫苗短缺的亂象;房價、物價飛漲,民衆「薪情」低落,生活壓力倍增。剛結束的公投,政策的辯論都被蔡政府轉移成政黨鬥爭、族羣動員,造成社會不斷地撕裂。蔡總統在元旦談話中自我標榜的經濟成就與社會福利安全,與民衆實際的生活感受相去甚遠,彷彿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

爲了遮掩內政的無能,爲了今年的地方選舉,蔡英文的元旦談話持續消費香港,堅持她在國慶演說的「四個堅持」,繼續操弄兩岸緊張。看來「反中」仍是民進黨操盤選舉的萬靈丹,但是完全無助於兩岸關係的和緩,2022年應該仍舊是冰封冷凍的一年,民進黨政府也不以爲意。日前《遠見雜誌》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0.1%的民衆認爲兩岸應該增加互動。但從總統的元旦談話與陸委會的反應,恐怕這6成民衆要失望了。

蔡政府不但沒有照顧好人民的生活,更無意改善兩岸氛圍,致力於和平解決問題。蔡總統在元旦談話中說的好:「軍事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但是我們只見到政府不斷增加軍購,以美臺軍事擴大合作而洋洋自得。蔡總統接受外媒訪問還主動曝露美國軍事人員在臺的敏感話題,製造美國會在臺海戰爭中支持臺灣的假象,更坐實外界對民進黨政府「倚外謀獨」的指控。充實國防、結交盟友沒有人會反對,但是目的應該在避免戰爭,而非引火上身。兩岸兵兇戰危,卻看不到在政治上有任何防止戰爭發生的努力。由於缺乏互信機制與溝通管道,如何避免擦槍走火,2022年恐怕還是讓人提心吊膽的一年。

今年仍然令人提心吊膽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元旦談話中關於兩岸部分,重申以和平手段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所謂完全統一,就不只是土地的統一,也要人心的迴歸。所以武力統一絕非上策,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纔是唯一的統一之道。遺憾的是,由於陸客自由行中斷,加上疫情的影響,兩岸民間來往交流大受影響。缺乏實體的面對面交流,少了實境的觀察體會,兩岸人民的溝通受阻,彼此印象出現漸行漸遠的趨向。

《遠見雜誌》民調顯示,32.3%的民衆對大陸仍保持正面態度,卻有多達54.5%的民衆對大陸印象變差。2018年還有59.7%對大陸印象好,僅28.4%印象不好,到了2019年就僅剩38.2%印象好,印象不好的民衆多達44.2%。民衆對大陸印象變壞的因素很多,實體交流中斷也影響深遠。兩岸政治關係惡化,合理推斷,大陸民衆對臺灣的印象也可能變壞。新冠疫情減緩後,陸方不妨大膽主動開放,恢復更多的實體交流,增加兩岸人民理解的機會。

兩岸人民無論對於兩岸終局解決的方式有怎樣不同的看法,相信在這新的一年開始,總是希望2022是和平繁榮的一年。希望兩岸政府不要在一年的開始就辜負民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