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第三公墓將遷葬 明年中綠美化變萬坪公園

神岡區第三公墓禁葬近40年,卻未進行環境改善雜草叢生,影響市容。(陳淑娥攝)

地方希望神岡區第三公墓能遷葬,立委楊瓊瓔8日前往會勘。(陳淑娥攝)

臺中市神岡第三公墓設置至今已數十年,當地居民希望遷葬並綠美化。立委楊瓊瓔及市議員羅永珍8日邀請建設局長陳大田與民政局副局長周瑺玫等前往會勘,市府允諾明年上半年辦理遷葬後綠美化,配合地方需求讓土地活化,提供市民更優質居住環境。

神岡區第三公墓是神岡圳堵地區、清水東山地區進出門戶,禁葬近40年卻未進行環境改善雜草叢生,影響市容。圳堵裡裡長王鴻福、圳前裡裡長陳木生、新莊裡裡長翁登貴指出,現代人採火葬進塔比例超過9成,較少土葬需求,地方居民希望第三公墓能遷葬並綠美化,增加休閒運動空間。

立委楊瓊瓔表示,神岡區第三公墓雖年代久遠且已禁葬數十年,因都市發展,公墓與住宅接壤,除影響當地景觀外,里長及當地居民也反映有安全疑慮,每年清明掃墓時都有火災發生,希望能夠遷葬,提升綠地品質,打造臺中成爲低碳永續城市,提供在地更好的運動場所及生活環境。

市議員羅永珍強調,由於各里都有改善公墓土葬區並進行綠美化的想法,加上里長跟里民的支持,這次神岡第三公墓是當地殯葬用地改善的開始,未來地方的新風貌令人期待。

民政局副局長周瑺玫表示,神岡區第三公墓於1984年6月1日公告禁葬,總面積約爲35485平方公尺,概估尚有400門存墓,約需44萬元查估費及1600萬元遷葬補償費。

臺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長劉振村說,目前公墓內墓葬數約僅存400門,當地居民都期盼第三公墓能全面遷葬重生爲公園綠地使用,生管處會規劃全面遷葬,公告期間爲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共計6個月,配合遷葬的民衆將依規定發予補償金,或免費提供公立納骨塔使用。

建設局局長陳大田補充,此次「墓園變公園」工程由市府建設局與民政局共同推動,首先由民政局辦理公墓查估、遷葬、清理廢棄物,並在初步整地作業後點交土地;再來才由建設局重新定位遷葬後的公有土地,爲加速計劃推動,建設局會立即啓動規劃,原先居民避之唯恐不及的陰森墓地,預計生管處明年6月進行廢墓後點交建設局,接續開闢萬坪公園,變身成爲鄰里聚集、聊天、運動的綠蔭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