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動作!發佈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222項改革任務、十大率先改革試點…力破營商環境“堵點”

6月18日,深圳市發改委發佈深圳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此次政策打出了“組合拳”,由《深圳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深圳市2021年推進四個“十大”改革措施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工作方案》《深圳市貫徹<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方案》三份文件構成,從圍繞構建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場體系、打造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生態營造更加公平公正法治環境等5大方面,提出26個領域共計222項改革任務,還提出將開展十大率先改革試點

過去一年,面對疫情嚴峻衝擊和國際形勢變化的雙重挑戰,深圳在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上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2020年深圳累計商事主體超過350萬個,同比增長9.3%,創業密度繼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434個,實際使用外資86.83億美元,增長11.8%。

據瞭解,在2018年-2020年間,深圳連續出臺營商環境1.0、2.0、3.0改革政策,推出了500多項具體改革措施並狠抓落實,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在此基礎上,2021年,深圳進入聚焦“促提升”關鍵階段,迭代推出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

從內容上來看,此次政策由《深圳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以下簡稱《重點任務清單》)、《深圳市2021年推進四個“十大”改革措施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四個“十大”工作方案》)《深圳市貫徹<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三部分構成。

《重點任務清單》圍繞構建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場體系、對接國際通行經貿規則、打造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生態、夯實規範高效的公共服務基礎、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等5大方面,提出26個領域共計222項改革任務,全面涵蓋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的12項指標和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18項指標;

《四個“十大”工作方案》提出了十大率先改革試點,十大功能性營商環境服務平臺、十大市場主體獲得感提升專項行動、十大營商環境前瞻性立法等四個“十大”改革措施;

《實施方案》則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支撐,從強化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服務、推進智慧高效的政務服務、打造優質公平的經營環境、提升市場主體融資便利、有效規範監管執法、強化市場主體權益保障等6個方面30個領域確定了130餘項具體工作任務和相關責任單位。

深圳經濟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經濟增速率先從疫情中走出來,實現由負轉正,全年GDP同比增長3.1%,財政收入達9789億元,增長3.9%。此外,深圳全市累計商事主體超過350萬個,同比增長9.3%,創業密度繼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中小板和創業板商事企業數量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在引入外資方面,2020年深圳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434個,實際使用外資86.83億美元,增長11.8%。

值得一提的是,《財富》世界500強中,8家深圳企業入圍,其中6家是民營企業。而在重點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深圳的營商環境位居全國第二,18個指標領域全部成爲全國標杆。全國工商聯《2020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中,深圳獲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第一名。

在深圳2021年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中,十大率先改革試點尤其值得關注,這些改革試點旨在推動解決營商環境領域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爲在更大範圍內推進改革積累實踐經驗。十大改革試點包括:

1.率先放寬部分領域市場準入;

2.率先放寬前沿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准入限制;

3.率先分類分步放開通信行業和開展跨境通信試驗區試點;

4.率先試點商事登記行政確認制;

5.率先優化市場主體退出機制;

6.率先推進獨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試點;

7.率先推進二三產業用地混合利用

8.率先開展特殊工時管理制度改革;

9.率先實現水電氣紅線外管線連接工程“零成本”;

10.率先開展建設“無實體卡證城市”試點。

以建設“無實體卡證城市”試點爲例,據悉,深圳將出臺實施試點方案,在政務服務“免證辦”基礎上,加快推進交通出行、旅遊住宿、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電子卡證替代,實現企業和羣衆辦事“證照免提交、掃碼亮證辦”。

再如“率先推進二三產業用地混合利用”,早在去年發佈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就提出,支持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有住房政策研究人士認爲,深圳很多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之後,生產空間在變小,而配套的研發、辦公用房,以及上下游的生產型服務業需要大量的用房,“二三產業混合用地”的探索,將使得土地用途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據記者瞭解,去年底,深圳開展了“營商環境堵點大徵集”活動,向全社會徵集反饋關於深圳營商環境的意見和建議,而這也成了此次政策的基礎。其中,深圳產業用空間不足問題廣受詬病,對此,此次政策特別提出了7項改革任務:

第一,實施產業空間直供計劃,系統梳理企業產業空間需求,立體式多渠道直接供給產業空間。

第二,開展優質產業空間供給試點,建設一批質量優、價格低品類全的優質產業空間,面向符合條件的優質成長型企業進行分割銷售。

第三,加快打造“兩個百平方公里級”高品質產業空間,2021年實現保留提升高品質產業空間20平方公里,整備土地10平方公里。

第四,實施現有園區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園區拆除重建、保留提升標準,拓寬工業保障房統籌渠道,創新老舊工業區改造支持政策,保障中小企業產業空間需求。

第五,制定工業用房租金指導價,逐步實施工業用房租賃合同網上籤約制度,除特殊情形外租賃期限原則上不少於3年,推動穩定工業用房價格

第六,開展多種模式二三產業用地混合利用試點。

第七,開展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交易鑑證、預告登記轉讓業務試點,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和低效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