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製藥高峰會 產官學推臺灣走向國際

2020臺灣生技製藥產業高峰會30日舉行,出席貴賓前臺灣大學校長暨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左)、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中)、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黃兆仁(右)共同與會。圖/顏謙隆

(臺北訊)由工商時報、因華生技製藥、喜康生技、新世生技共同主辦的2020臺灣生技製藥產業高峰會,10月30日在中經院舉行,商發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黃兆仁擔任主持人,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臺灣大學前校長暨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受邀致詞。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致詞時表示,生技製藥產業是政府寄予厚望,也期待能蓬勃發展的產業,目前製藥年產值約800億左右,以這個產值與生技產業的加速發展來看,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希望未來有更多人才投入。

吳秀梅表示,我國的生物藥有限,除了人才、環境需要配合,食藥署的角色,就是讓相關法規與國際一致,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速審查,促進整個產業的蓬勃發展。至於新冠疫苗2月啓動至今,三家疫苗廠已做到臨牀第一期,除向國外購買,更期待國內研發。這次疫情也讓我們看到建立一個完整供應鏈的重要性,臺灣現在是個品牌,要推向國際當前就是好時機。吳秀梅也提到,美國衛生部阿扎爾部長來臺時表示,希望臺灣的生技製藥產業也能成爲美國重要供應鏈之一,這是我們的機會,希望相關業者集思廣益,有哪些困難都能提出,食藥署會盡力協助解決。

臺灣大學前校長暨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也表示,站在一個臨牀醫師使用藥品的角度,他一直在思考疫情後的臺灣產業該怎麼走,包括策略性防疫、ICT產業、製藥業等,自2007年臺灣開始生技新藥產業條例,希望成爲製藥大國以來,到目前爲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目前常用藥大多掌握在大陸和印度手上,但受限健保制度,讓業者在維持學名藥品質與獲利上變得困難。目前供應鏈的改變是我們的機會,如能思考如何Win-Win的策略至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