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八卦山大佛(劉良升)

作者與父親、弟弟在八卦山大佛前留下珍貴的合影。(照片:作者劉良升提供)

嫺熟文史的父親,是讓我終生對史地感到興趣的啓蒙老師。

父親在我大約5歲時就替我買了一張「南華出版社」印行的《臺灣省旅遊圖》。這張地圖不僅除了以鮮豔的顏色搭配,闡述了臺灣島的全貌以外,在特別重要的景點處尚有精緻的放大插圖。譬如說,臺北圓山就以中國古典宮殿式的高樓建築圓山飯店來體現;東部的蘇花公路則顯示了一段從斷崖中切開,左倚高峰,右臨峭壁直入大洋,掛在絕壁上的單線公路;臺灣省極南端的鵝鑾鼻當然是以地標白色的燈塔來呈現等等。如此的美編設計賦予二維平面的地圖有着些許三維的立體感,各個重要景點躍然紙上。這張旅遊圖是我在那個年齡段最珍愛的一張地圖。

雙親也按圖(地圖)索驥,計劃帶我們將臺灣西半部的景點逐一遊歷。我注意到地圖上位居臺灣中部的彰化八卦山有一座精美的佛像,乃央求父親帶我前往。某日我們同遊八卦山大佛,先進入大佛建築內部逐級登階,上達頂樓,已不復記內部陳設爲何。末了父子3人在八卦山大佛正前方留下了到此一遊的珍貴合影。

及長,我尚有機會再遊八卦山景區,不過我的興趣倒是由最知名的大佛勝景,轉移到觀察這個彰化平原的戰略制高點。原來清廷在1894年甲午戰爭慘敗之後,於隔年乙未年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帝國。臺灣士紳基於民族大義,乃籌組義軍自行和日軍對抗。無奈在北臺灣失利之後,自苗栗南撤的客家義勇軍在吳湯興和徐驤的率領下,和劉永福黑旗軍的吳彭年(浙江人)部,加上李惟義(湖南人)的新楚軍在大肚溪南岸會合,決意死守八卦山要塞以拱衛中臺灣彰化地區。結果客家籍領袖吳湯興和黑旗軍將領吳彭年陣亡,超過3000名以上的義軍烈士捨生取義,求仁得仁,只嘆後繼者仍不敵日寇,臺灣全境最終還是陷落。

30多年前,我曾站在八卦山大佛正前方,向西遠眺一馬平川的彰化平原,彰化市區的建築盡收眼底,八卦山還真有氣吞山河之勢,不愧爲鎮守彰化的鎖鑰!今日重溫這約半個世紀前的老照片,撫今追昔,思念着父親已駕鶴西歸,弟弟和我都邁入知天命之年,惟父親濃濃的舔犢之情,和當年風華正茂的身影,依然鮮活地長存我心!

(作者現居美國德州休斯頓市)

【劉良升專欄每週二刊出】

◎史話歡迎讀者投稿,針對兩岸關注之歷史事實或人物撰文,體例不限,舉凡傳記、論文、散文、書信、日記,撫今追昔之訪談紀錄或自述回憶等。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主旨註明「史話投稿」,請附姓名與專業背景或居住地。本版對來稿有刪修權,文章僅刊載於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