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光電板下的登革熱(彭蕙仙)

光電開發爭議,民調顯示有6成民衆認爲破壞環境生態。圖爲臺南市北門蘆竹溝社區被光電板包圍。(蘆竹溝反對太陽能設置自救會提供)

登革熱爆發,全臺累積病例數已超過8000例,其中,重災區臺南則已超過7600例,情況爲近8年來最糟。中央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衛福部疾管署成立「前進應變工作隊」,由副署長羅一鈞兼任大隊長,駐點臺南,9月19日正式投入各項社區防治工作。

臺南前後2位市長(賴清德、黃偉哲)都是公衛背景,臺南卻一直是全臺登革熱最猛疫區,實在令人不解,這兩位市長究竟有沒有把公衛專業運用在防治登革熱的工作上?

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認爲,當病例數累積超過3000例時,就已超過地方政府能控制的範圍,中央就應該進駐。上一回(2015年)登革熱大爆發時,當累積病例超過5000例時,中央就進駐臺南,這回是超過7500例,時間上確實是慢了。

而相較於8年前,臺南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農田到處充滿了光電板所引發的積水問題。衆所周知,高溫與積水是孵育登革熱病媒蚊的最佳環境,臺灣南部本來就高溫,近年來各地瘋狂種電,臺南尤其是光電大宗,而農地改種電後,已成了最新的病媒蚊樂園。

南部颱風連續下了好幾場大雨,但光電場四周常圍起籬笆,出入不太方便,村民無法進入查看其積水狀況;農田租給光電廠種電後,農民不需要像過去一樣按時巡田,光電廠人員當然也不會經常出現清除積水,再加上舖設光電板基樁施工整地夯實,造成排水不易被吸收,因此光電農田長期積水不退,而上方又是密密麻麻的光電板,高溫多溼的環境吸引了源源不絕的登革熱病媒蚊孑孓和蝌蚪等造訪,當地農民稱這是「蛙電共生」,戲謔中頗有幾分心酸。種光電竟然還要擔心登革熱,真是始料未及;或許臺南光電與登革熱共生的經驗,是值得公衛專家好好研究的案例。

爲落實「社區孳清」,臺南、高雄等衛生局除加強動員,擴大孳生源清除及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外,也祭出鐵腕,針對積水、垃圾堆積等,一經查獲即處3000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決不寬貸」。

但有部分民衆抱怨,前陣子下大雨淹水導致盆栽容器積水,也遭到開單,未免執法過當;而大片面積的光電農場持續積水,卻無人管理,也不見公部門處分,恐怕已經形成防疫缺口。

臺南是全臺光電裝置量最高的城市,光電投資的利益分配爭奪戰引發了治安問題,「88槍擊案」的司法程序目前仍在進行中;而在民生議題上,專家曾多次提及過多光電板設置可能帶來熱島效應,讓溫度升高、不利降雨,進而影響水情。

經濟部水利署以近日曾文水庫蓄水量已超過100%,駁斥這類的擔憂。不過,這是蘇拉、海葵等連續多個颱風造訪的成果,在此之前,曾文水庫的蓄水量的確長期只有個位數。

「欠雨區」和光電區高度重疊,是否意味着兩者有一定的相關性,值得關注;如今民衆又擔心登革熱病媒蚊的孳生與光電農田的關係,蔡政府確實應該好好了解。畢竟無論是溫度上升,或是在光電農田中不斷髮現病媒蚊,都是民衆的真實感受和親眼所見,他們的憂心不是政府一句「都是謠言」就可以消除的。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