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投入公建資金 創五年新低

近五年保險業投入公建件數及金額

壽險投入公共建設熄火,財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壽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僅簽約兩案,金額合計112.7億元,件數是近四年最少,金額創五年新低。官員分析,主要是保險業對收益率要求高,加上防疫保單後遺症。

2023年保險業投入公共建設最大案是臺灣人壽得標高雄市舊市議會都市更新案,金額68.2億元;另一案是國泰人壽投資桃園大溪冷鏈大型物流中心44.5億元,且是在2023年最後一週才簽約。

以近五年來看,保險業參與公共建設件數合計17件,投資金額1,740.8億元,約佔公建總投資總投資金額的17%。其中投資件數以2021年的五件最多,金額以2020年的503億元爲最高峰。

財政部統計,2019年到2022年,保險業連續四年投資公共建設金額都高於300億元。針對2023年保險投人公建資金雪崩式下跌、僅剩下3分之1,官員分析,最主要原因還是2022年保險業獲利情況沒有那麼理想,進而影響其資金運用。

財政部表示,除了2023年的兩個投資案,國壽也已提出要在桃園市楊梅區設立多溫層綜合物流中心,投資規模約40億元,應該可在2024年上半年簽約。至於金管會修正風險係數的效應,有待再觀察。

如依是否符合促參法來分,近五年符合促參法的保險業投資共五件、投資金額168.8億元;非依促參法則有12件,合計投資金額1,571億元。

相較保險投入公建資金2023年大幅腰斬,外資2023年投資公共建設有兩案、100億元,金額創下歷年第三高水準,僅次於2021年的294.1億元和2013年的110.7億元,算是近年公建投資少見的外資大爆發。

官員說明,外資投入公建每年金額起伏變化都很大,主要是視相關政策是否有引入外資而定,例如2021年外資投入公建金額創歷史新高主要是離岸風電投資,但2022年外資投資公建就僅剩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