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師資短缺 中正大學受教育部委託培訓首批手語教學人員

臺灣手語即將在高中及國中小校園上路,卻缺乏大量手語師資中正大學語言教授張榮興說,要找到同時具備臺灣手語溝通和教學能力人才不容易。(中正大學提供/張亦惠嘉縣傳真)

因手語師資短缺,國教委託中正大學語言所承接首批臺灣手語教學培訓課程,招募全國第一批臺灣手語教學人員,圖爲日前舉辦說明會情形。(中正大學提供/張亦惠嘉縣傳真)

臺灣手語已經被列爲國家語言,也將成爲高中及國中小學生的語言課程,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招募全國第一批臺灣手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與種子講師,第一梯將在6月底開始上課,後續還有2梯次也將在7月及9月開放報名。

中正大學語言所教授張榮興說,臺灣手語是聾人的正式語言,但很多人對臺灣手語有錯誤的認知,例如「全世界的手語都是一樣的」、「手語只是比手劃腳」、「沒有語法」等。

張榮興說,從明年8月開始,臺灣手語教學將在高中及國中小校園上路,成爲本土語言課程的選項之一,教學現場迫切需要大量的手語師資,但目前全臺僅475位手語翻譯技術合格人員,且手語翻譯員大多以溝通實用性爲主,要從事臺灣手語的教學工作則需要經過培訓

日前針對直播上手語老師是否需戴口罩曾引發討論,張榮興說,手語是3D視覺語言,運用手勢動作主詞受詞以及兩者關係圖像化,臉部表情就像是口語的抑揚頓挫,對聽障人士來說更是缺一不可。張榮興表示,當這些手語教支人員進入校園,學生能瞭解原來手語跟其他語言一樣有語法的規則,也能學習聾人族羣文化特性,理解彼此的差異跟需求。

臺灣手語教支人員培訓課程預計招收三個梯次共90名,目前第一梯次將在六月底開始上課,第二、三梯次也將於7、9月開放報名,只要曾有72小時一般手語教學或導覽經驗、手語翻譯檢定證照或手語翻譯監評人員資格的人都能報名參加,完成42小時課程並通過認證之後,就能取得高中及國中小學手語教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