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初試啼聲 進入調查局

這本書,就是要說說我在調查局這四十年來,究竟都做了些什麼事。(示意圖/shutterstock)

我這輩子只從事過一項工作,就是在調查局服務。

自民國六十三年九月一日進入調查局幹部訓練所(展抱山莊)調查班第十二期受訓,直到一○三年一月十六日退休,總計在調查局工作了四十年。可以說,我把我人生中最精華的一段時光都奉獻給調查局。回首這半生,各種酸甜苦辣的滋味我都嘗過,對於這份工作,我不能說我無怨,但絕對無悔、無愧。

這本書,就是要說說我在調查局這四十年來,究竟都做了些什麼事。當然,有些事屬機密,身爲公務員,我必須保守職務上的秘密。這些機密事務,我會把它爛在肚子裡,會帶進棺材裡,對誰也不說,尤其是涉及到「內線」的訊息,事關職業道德,那是寧死也不能透露的。這種堅持不是隻有我,全世界的情報單位也都是如此。但有些事,已經到了可以解密的時刻,我很願意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借此機會,稍微揭開一點調查局神秘的面紗,讓大家瞭解,調查局也就只是個國家機關,在裡頭工作的人,沒有什麼三頭六臂,也沒有什麼呼風喚雨的通天本領,如果硬要說,調查局的人和外人有什麼不同,或許,我們更多了一點熱血,更多了一點爲國盡忠的赤誠罷了。

六十三年五月,我自義務役考選預備軍官第二十二期退伍後,隨即於同年六月考上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現爲國家發展研究所),同年九月,也考取調查局。我爲了想先進調查局服務,所以取得學校同意後,研究所辦理休學一年,直接進入調查局幹部訓練所調查班第十二期受訓。

說真格的,當初報考調查局時,我對這個機關一點概念也沒有。在我的幻想中,我總覺得在調查局工作的人,或許就像○○七情報員詹姆斯.龐德(James Bond)一般的英明神武、風度翩翩、風流倜儻。況且,調查局的工作是摘奸發伏,掃除社會的敗類,我覺得與我的志趣相合,所以就決定報考。非常幸運的,一應試就考上了。

過往調查局人員的晉用方式,與現行的制度不同。當年,調查局的情治色彩非常濃厚,調查員的身家淸白很重要。所以,要考進調查局的人,除了甄選的筆試、口試之外,還會經過秘密的身家及背景調查,確定應考者思想純正、無安全顧慮後,纔會錄取。錄取之後,進入展抱山莊受訓,結訓後,再參加由考試院舉辦的調查人員特考,通過後,才能取得正式的公務員資格。

當年的制度,通稱爲「先訓後考」。被調查局招募進來的人員,一定都是想要爭取的對象,不會出現任何「異類」。受訓之後的特考,錄取率也極高。但是,當然還是有極少部分人員在考試時失常。而這些未通過特考的人員,調查局還是讓他們繼續工作,但在他們未取得特考及格成績之前,因爲不具有公務員任用資格,只算是「黑官」,調查局好像是以機要人員名義任用他們。

調查人員特考也不是每年都有,考試院有時會隔一年才舉辦考試。我記得調查班第十一期受訓的學員就是與我們第十二期同時參加特考的。不過,後來隨着整個國家制度的發展,調查局「先訓後考」的制度被廢止了,改爲比照一般文官晉用方式的「先考後訓」。任何人,只要符合報考資格,都可以參加國家舉辦的調查局特考,調查局不能再對考生做任何身家背景調查,而且也不再限制性別比例。考取的人員經過訓練,成績及格,就能取得調查員的任用資格。所以,考制改變之後的調查局,晉用的人員就來自社會四面八方,想法也各不相同,不再像從前一樣,過於偏重於一端。

當年,我們在調查局受訓時,都得穿軍服、睡大寢室,棉被也得折成像豆腐乾一樣方方正正,帶領我們的輔導員更是一絲不苟,而且生活作息都跟我們在一起,幾乎是寸步不離。我還記得,我受訓時的學號是四十八號,進訓練所的第一天,學員們要自我介紹時,我看全場氣氛嚴肅,就故意開玩笑的說:「我的學號是『比三八多一點』。」沒想到,纔講完後就被板着臉的輔導員韓君超警告,「你以爲這裡是救國團的育樂營嗎?」我嚇了一跳,從此不敢造次。

我在調查班受訓九個月後,於六十四年五月分發至基隆市調查站,站主任李來讓是一位非常斯文的長官,個性溫文儒雅,修養很好,對部屬從不疾言厲色。

我報到後,就跟人事單位表明,我前一年考進調查局時,也同時考上了政大三民主義研究所,但爲了要接受調查局的幹部訓練,特別休學了一年。如今,休學時間即將結束,所以我大概只能在基隆站再待四個月,就得辦理留職停薪,去學校唸書了。李來讓主任知道我只能工作四個月,當然也就不能派我去做什麼長期性的工作,也沒派我去外勤跑據點,就只叫我先跟着學長學習作筆錄,順便處理一些雜事。

一週以後,主任突然跟我說,要我到臺北市愛國東路的臺北看守所報到。也因爲有這段因緣,我才終於見到傳聞中極其神秘的「誠舍」。

(本文摘自《調查員揭密:情治生涯四十年,揭開調查局神秘的歷史與過往》/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文天祥言:「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孟子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些觀念貫穿了劉禮信四十年的工作生涯。

四十年情治生涯,逮過施明德、訊過呂秀蓮、辦過獨臺會、偵破職棒簽賭案,經歷政黨輪替,唯一不變的是爲國效忠的信念。本書揭開調查局的神秘面紗,將許多不爲人知的秘辛逐一呈現,亦留下珍貴史料,作爲歷史見證,也希望能對世人有所啓發。

回首情治生涯的四十年,潮起潮落、起起伏伏。有值得驕傲的,也有幾許低潮。

本書爲劉禮信調查員四十年情治工作的回憶錄,詳實記錄了調查局的工作概況。此書不依編年史體例書寫,而是依不同主題分章分節呈現,讓內容的呈現更加彈性、具有可讀性。

【作者簡介】劉禮信口述

劉禮信,男,民國37年出生於江西南昌,39年隨父母離開大陸經香港到臺灣。

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學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政治大學公教中心法律研究所碩士學分班進修。

調查局調查班第12期結業、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乾部研究班第15期結業。

在調查局先後任職基隆市站、臺北市處、海外工作室(派駐美國西雅圖)、經濟犯罪防制中心。復出任臺北市處社會文教組、澎湖縣站、彰化縣站、偵防工作組、桃園縣站、臺北縣站主任,並任局本部聯絡室主任、兩岸情勢研析處處長。

在調查局的工作生涯,以偵辦案件、國際事務、新聞聯絡工作、大陸情勢研析爲重要經歷。

自身近四十年的情治工作經歷,接觸到許多不爲凡人所知之領域,如今將已不具機密性的點點滴滴,藉出書留下回憶紀錄,可揭開一些調查局的神秘面紗,並將這些史料留下,以爲歷史見證。

範立達撰稿

範立達,媒體工作者,曾任職中華日報、聯合晚報,News98廣播電臺、TVBS電視臺,並曾爲Ettoday.com第一任採訪主任、愛奇藝臺灣代理商歐銻銻娛樂董事長。現爲TVBS新聞部資深經理。

酷愛讀書,亦不放棄筆耕。本書是作者第八本著作,另撰有三本碩士論文(皆非抄襲)。

「有三種單純而強烈的熱情曾經支配了我的一生;它們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受苦受難的人類所懷抱的情不自禁的同情。」羅素在《我爲何而生》一文所言之語,是我畢生的信仰。

《調查員揭密:情治生涯四十年,揭開調查局神秘的歷史與過往》/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