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須儘快下臺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民意基金會公佈最新民調,蘇內閣不滿意度52.6%,遠超過滿意度的36%,無獨有偶,也有46.4%的受訪者不贊同蔡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超過贊同的37.5%。「蔡蘇體制」支持度持續低迷,凸顯民進黨敗選後的檢討無法取得民衆諒解,若情況無法改善,對綠營極端不利的環境不僅可能讓兩場立委補選連敗,更可能制約了賴清德的總統路,讓蔡、蘇、賴相互保證毀滅,綠軍2024選情崩盤。

先從政黨認同度來觀察,民進黨從41%降到31%,國民黨從19%上升到32%,國民黨反超民進黨。其間雖有國民黨勝選慶祝行情使然,但更凸顯出民衆對民進黨的反感,脈絡清楚。從林智堅論文抄襲、柬埔寨詐騙案,再到「數位中介服務法」打算立法,加上近期重大治安事件頻傳,都對民進黨執政投下不利變數,甚至產生「共伴效應」。

九合一敗選後,蔡英文竟還自我感覺良好地說「人民不希望民進黨獨大」,黨內檢討竟還將「抖音」列爲戰犯,這樣輕描淡寫、將責任外推的檢討報告,怎能說服民衆?民調結果當然非國民黨讓民衆喜歡,而是民進黨太惹人討厭了。是以民進黨嘉義市長候選人李俊俋慘敗,吳怡農選情低迷,這樣的骨牌效應,至今仍看不到停損點。連賴清德的總統民調支持度也落後侯友宜了。

賴清德御駕親征參選黨主席非爲國計民生福祉,只是怕上演上次黨內初選的前車之鑑,急於上位清除路障,反而凸顯他只重視位子,沒有大格局。閣揆蘇貞昌敗選後雖遭千夫所指,但蘇仍是「好官我自爲之」,除了仗着自己可爲蔡英文繼續牽制賴清德之外,也算準了蔡現今似乎陷入無牌可打的窘境。蔡的困局反而變成了蘇貞昌和其博弈,及牽制賴清德的籌碼,蔡、蘇、賴之間恐已無信賴關係,而是不得不然的恐怖平衡,稍一不慎,勢必相互保證毀滅。

爲今之計,蔡英文或許只能從內閣改組開始解套,首先,蘇貞昌必須儘快去職,好歹呼應民意,有止血功效;第二,任命中壯派人士擔任閣揆,如鄭文燦,就算論文案有傷,畢竟他仍是中壯世代領頭羊,地方施政不差,仍可牽制賴清德,並對比國民黨高層的傳統老派,訴求中間與年輕選票迴歸。第三,蔡英文於內閣改組時誠心向社會大衆道歉,畢竟如此才能落實其「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承諾。

但問題是,獨斷獨行慣了的蔡英文會如此做嗎?還真有懸念!(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