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加強稽查學校午餐食材保存管理 籲落實衛生管理作業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已提醒各校及廠商加強落實食材保存管理及交叉感染防治措施。(黃敬文翻攝)

近日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引起的食安疑慮,已有多間臺北市學校午餐自主更換粿條或河粉菜色;臺北市教育局表示,已提醒各校及廠商加強落實食材保存管理及交叉感染防治措施,貯存作業應遵守先進先出原則,並且落實溫溼度管理,冷凍食品應維持在攝氏-18度以下,冷藏食品應在攝氏7度以下、凍結點以上,避免劇烈溫度變動,保障食材衛生安全。

教育局指出,局內定期與北市衛生局、北市產業局及動保處針對學校午餐廚房及團膳廠商進行聯合食安查覈,因應寶林茶室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教育局已將食材保存及溫度管理列爲重點稽查項目,督導廚房落實冷凍及冷藏食材溫度控管,同時督導廚房人員落實衛生管理作業,烹煮前清洗雙手及食材,烹煮時應以高溫熟透,廚房內相關物品或包材均應謹慎處理防止交叉污染。

教育局表示,針對學生及家長疑慮,臺北市部分學校午餐已自主替換近期菜單內含粿條或河粉等相關食材之菜色,餐盒食品公會亦表示將自主調整,四月份菜單中「粿條、年糕、河粉」等發酵類澱粉製品,原則上均調整用其他替代的面品或米飯,以免家長擔憂。

教育局強調,對於廠商及學校自主調整措施表達感謝與尊重,並提醒學校應依契約確實督導團膳廠商落實午餐及食材驗收、留樣與紀錄等管理作業,共同爲校園食品安全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