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衛生局攜手社區藥師 轉介心衛資源

臺北市衛生局與臺北市藥師公會合作,結合638間社區藥局及藥師,主動關心前來領藥或購藥民衆,如發現有心理衛生需求,將轉介民衆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自殺防治中心。(蔡佩珈攝)

臺北市衛生局7月起與臺北市藥師公會合作,結合638間社區藥局、藥師主動關心前來領藥及購藥民衆,如藥師評估民衆有憂鬱前兆,將轉介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自殺防治中心。衛生局預計7月底前在12行政區各安排1位心理衛生種子導師,協助、解答社區藥師的困難或疑惑。

衛生局2010年起與藥師公會合辦「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主要教導藥師如何辨別民衆異常情緒及關心技巧,今年串聯638間社區藥局、1260位社區藥師,適時關懷、慰問前來領藥或購藥的民衆,如發現有憂鬱前兆,將提供關懷小卡並建議尋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自殺防治中心協助,同步向民衆宣導「1925安心專線」。

衛生局心理衛生科長陳小燕指出,社區中有許多久病不愈長者或青少年有憂鬱前兆,像是自我傷害、蓄意囤留慢箋藥物或成藥等,加上不少社區醫師平時與民衆交談、閒聊,也反映經常遇見這類民衆,衛生局才希望關懷方式規模化,減少大家對於精神科的恐懼感。

陳小燕表示,已陸續開設相關教育課程,加強指導社區藥師關懷技巧、如何轉介心理衛生資源、填寫憂鬱症篩檢評量表評估等。此外,7月底前12行政區將各有1名心理衛生種子導師,社區藥師如有任何疑惑、困難都能向種子導師尋求協助。

臺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回憶說,30年前在淡水某藥局服務,有天關心看起來相當疲累的病患家屬,沒想到纔開口說照顧病人很辛苦,對方立刻崩潰大哭,令她印象深刻。

她分享,不少社區藥師都曾碰過心理有問題卻未正確就醫的民衆,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及長照需求增加,社區藥師逐漸成爲公共衛生的重要成員,期盼未來與衛生局合作,能讓社區藥師發揮更多作用,也使民衆有更多機會接受專業心理衛生人員心理支持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