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13首正能量詩詞:送給孩子定會滿懷感激

2024年春季學期翩然而至,新學年的篇章就此翻開,這是一個充滿無限潛力與機會的新起點。

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們懷揣着嶄新的期盼,新的一年,孩子們又成長了一歲,家長們無不渴望他們能一年更比一年進步顯著。

正值青春年華的學子們,在這開學之際,精心整理行囊,滿載憧憬與期待,胸中豪情壯志激盪,此刻正是汲取知識、砥礪前行的最佳時光。

“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些古語時時警示我們光陰如梭,青春易逝,切勿虛度光陰,否則只能在歲月流逝後徒留遺憾。

當然,除了要珍惜光明,還有一些人生感悟也理應教育孩子,培養一個健康,積極,感恩的孩子。

身爲家長的你,想要從詩詞瑰寶中選取一兩首來教育激勵孩子,13首滿滿正能量詩詞,你會選擇哪一首呢?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錢福《明日歌》

明天一個接一個,今天之後還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後天。明天看似很多。

一個人一輩子如果將一件又一件事情都推到明天去做,那所有的事情都△隨着歲月而蹉跎下去,到頭來兩手空空,一事無成。

所以說世上的人如果總被這種等明天再說的觀念所束縛的話,一年年地過去,轉眼就老了,可是事情一件都沒有辦成。

早上起來看河水,浩浩蕩蕩向東流;晚上看太陽,挪到西邊,緩緩地往下落。

水就這麼流走了,太陽就這麼落下了,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就算活一百歲,又能有幾個明天呢?諸位仁兄,聽我唱唱這首《明日歌》,你們警醒吧。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每個人都要面臨很多的挑戰,只有抓緊時間、珍惜光陰,纔有可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做出更有意義的事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山脈似連綿,側觀峰巒各異姿。無論遠近或高低,各具特色總相宜。

然而未能識得廬山全貌之真諦,只因身已置身於山中迷離。

觀賞廬山時從不同角度所見景象之變化,寓意着看待事物應當全面、多角度,不能侷限於眼前所處的位置和視野。

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挑戰時,要學會跳出自我侷限,開闊思維,以更廣闊的角度去理解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本質。

同時,這也鼓勵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探索、求知,不滿足於表面現象,勇於突破自己的認知邊界。不能人云亦云,更不應該不分青紅皁白就亂評論別人。

當今社會信息爆炸,多元價值並存,學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反思與超越,對於孩子們成長爲獨立思考、善於解決問題的個體至關重要。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顏真卿《勸學詩》

夜半燈火伴晨雞,恰是少年奮發時。黑髮年華若不珍,待到白頭才悔遲。

“三更燈火五更雞”描繪了勤奮學子深夜至清晨刻苦攻讀的畫面,強調青少年時期正是學習的大好時光,應當珍惜光陰,把握當下。

詩句告誡孩子們,在滿頭烏髮、精力充沛的時候,如果不懂得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提升自我,那麼等到頭髮花白、年華老去時,纔會懊悔當初沒有早早開始讀書、積累知識。

這樣的感慨鞭策着孩子們要及早醒悟,珍惜青春年華,積極進取,以免將來留下遺憾。

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迅速,競爭日益激烈,這首詩的意義更加凸顯。

家長們借顏真卿的《勸學詩》,鼓勵孩子們在成長道路上儘早樹立起勤學苦練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成就一番有意義的人生。

—04—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漢樂府《長歌行》

綠油油的葵花田中立,晨露晶瑩待陽光照熠。

溫暖春日播灑恩澤雨露,萬物沐浴下盡顯生機勃勃。

唯恐那秋風起時令節至,金黃花朵和翠葉都將衰萎。

江河百道東流入瀚海,何時才能見它們向西迴流?

青春年少若不奮力拼搏,等到老去只會徒留悲傷悲嘆。

園中的葵花在朝露中等待陽光的照耀爲生動場景,寓意着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汲取養分、茁壯成長的寶貴階段,應當把握住陽春般的機遇,努力學習、積累經驗,讓自己的生命煥發耀眼的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是對時光流逝、歲月無情的真實寫照,提醒孩子們應珍惜時間,避免在美好的年華里虛度光陰。

河水東流不復返,寓言般地講述了青春一旦過去便無法重來的道理。

最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千古名句直接點出了主題:年輕時不努力奮鬥,到老來只能空自哀嘆,悔不當初。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知識更新迭代迅速,這句古訓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敦促青少年們要珍惜當下,發奮圖強,以免將來留下無盡的遺憾和悔恨。

—05—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研究學問從不遺餘力,年輕時付出的努力往往到老年才能看到成就。

書本上的知識讀來總覺淺顯,要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質,必須親身去實踐、去體驗。

人生,要想在學問上有所建樹,就必須從小下足功夫,持之以恆,因爲學術成就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同時,陸游也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書本上的知識雖寶貴,但只有通過親自實踐,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讓所學知識轉化爲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所以,孩子們應當珍惜光陰,既要努力學習,又要勇於實踐,這樣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0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紳《憫農二首·其二》

在烈日當頭的正午,農夫揮汗如雨地勞作在田間,滴滴汗水灑落在禾苗之下。

又有誰能真正明白餐桌上每一粒糧食背後所承載的艱辛付出呢?

糧食粒粒都是農民在炎炎烈日下辛勤耕作而來,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的價值和珍惜勞動成果。

希望以此警醒孩子們要珍惜當下的一切,無論是物質資源還是他人的付出,都應該心懷感恩,勤儉節約,切勿浪費。

同時,這也是鼓勵孩子們面對未來的生活挑戰時,要學習農夫堅韌不拔、腳踏實地的精神品質,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耕耘,才能收穫人生的豐碩果實。

在當今社會,儘管科技發展迅速,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這種尊重勞動、珍惜所得的觀念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07—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王冕《墨梅》

我家門前洗硯池邊的梅樹,朵朵梅花綻放,花瓣上淡淡的墨痕彷彿是畫出來的。

它並不需要別人的讚美有多麼華麗的顏色,只願將那清雅高潔的香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詩人以自家墨梅爲喻,講述其不追求外在的浮華和他人的誇讚,而是堅守自我,保持內心的純潔與高雅。

這就好比教育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應注重內在修養的提升,不必過分在意他人的眼光或評價,重要的是要擁有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以此來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將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周圍的一切。

通過這樣的教誨,希望孩子們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像墨梅一樣,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能保持那份淡然自若、清正廉潔的品質。

—08—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南北朝·鮑照《擬行路難·其四》

你只要把水傾倒在平地上,它自然地向四方流淌。

人也一樣,人生的軌跡各有定數,哪能邊走邊嘆、坐臥發愁呢?

以酒來寬慰自己,舉起酒杯中斷那首哀歌《行路難》,奮鬥起來吧。

人心,畢竟不是無情木石,怎能沒有感觸呢?只是大家都隱忍不語而已,大抵是人人都在自行療中成長吧。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軌跡和挑戰,這是無法避免的。面對生活的艱難曲折,不應一味地哀嘆愁苦,而應學會自我寬慰,勇敢地去面對和接受現實。

就像詩中所述,雖然內心有所感傷,但也要學會在挫折面前堅強,即使難以言表,也不能停滯不前。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教誨尤爲深刻,孩子們要認清生活的不易,但更要懂得藉助內在的力量,以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各種挑戰,從而實現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09—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縷衣》

我勸你不要過於珍惜那金線織成的華麗衣裳,更應珍視少年時的大好時光。

花開正盛的時候應當及時採摘,切莫等到花落空折枝頭時才懊悔當初沒有把握時機。

“金縷衣”象徵世間短暫易逝的物質財富,提醒孩子們不應過分追求這些表面的華美,而忽視了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正如花開時節要及時採摘,人的少年時期正是積累知識、鍛鍊能力、塑造人格的關鍵階段,必須倍加珍惜,抓住每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如果錯過了這個黃金時段,就如同錯過花開之日,等到想要努力時可能已時不再來,只能空留遺憾。

因此,在當今時代,面對知識更新迅速、挑戰層出不窮的現實,家長們更是希望孩子們能夠聽從這樣的教誨,不負韶華,積極進取,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裡綻放出最有價值的光彩。

—10—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魏晉·陶淵明《雜詩》

人生無常,如同路上飄散的塵埃,沒有根基可尋。

隨着風向四散流轉,此刻的我們已非最初的形態。

無論彼此是否血緣相連,落地生根都應視爲兄弟般相親相愛。

遇見歡樂時要盡情享受,不妨以斗酒相待,與鄰里朋友共聚一堂。

青春年華一旦過去便不再重來,一日晨曦也不會再次升起。

因此應當把握當下,及時努力進取,歲月無情,不會等待我們猶豫不決的人。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形象地比喻生命的無常與短暫,告誡孩子們在世事變遷中要學會珍惜當下的時光,擁抱生活中的每一次相聚和歡樂。

詩人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不應侷限於血緣關係,而在於心的親近與互助。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鼓勵孩子們珍視友情,及時行樂,同時也要懂得分享快樂,增進人際交往。

最後,“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這幾句詩更是對孩子們進行了一場關於時間寶貴、青春易逝的人生哲理教育。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迅速,挑戰接踵而至,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從這首詩中汲取力量,明白年輕時的努力奮鬥對於塑造未來的重要性,從而在有限的生命裡實現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11—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塵世中的勞苦和束縛非同尋常,要想擺脫就得緊緊抓住機會全力以赴。

若未經一番徹骨的嚴寒洗禮,怎能使梅花綻放出撲鼻的清香?

人生中各種困苦磨礪和挑戰,告誡孩子們要想實現超脫、成就非凡,就必須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付出艱辛的努力去奮鬥。

“緊把繩頭做一場”意味着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要積極主動,敢於擔當,就如同攀爬高峰的人緊握繩索,勇往直前。

而“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則形象地傳達了只有經歷過艱苦卓絕的考驗,才能如梅花般傲霜鬥雪,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芬芳。

這一哲理鼓勵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怕困難,勇於接受挑戰,因爲只有經過歷練,才能真正收穫成功,併爲人生增添價值和意義。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教誨更加具有現實意義,督促孩子們珍惜光陰,積極進取,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更多的精彩。

—12—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沉浸在書卷中,不知不覺已至春深時分,每一寸光陰都如同一寸金子般珍貴。

若非道人的笑聲將我喚回現實,此刻我正全身心追尋着周公孔子的智慧與情感。

通過描繪自己專心致志於讀書,以至於春天已深而不覺,表達出對知識追求的專注與熱忱。

這裡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強調了時間的價值無比寶貴,寓意着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應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充實自我,提升學識。

詩人表示自己在求知路上深受古代聖賢(如周公和孔子)的思想影響,正在深入探尋他們的智慧與情感世界。

對知識無盡探索的精神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激勵,告誡他們要樹立遠大理想,積極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精華,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實現更大的價值,爲自己的人生增添豐富的內涵與底蘊。

在當今時代,面對快速的知識更新和層出不窮的挑戰,這樣的教誨顯得尤爲貼切且具有指導意義。

—13—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清·袁枚《苔》

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裡,青春的氣息悄然自生。

苔蘚上的花兒雖細小如米粒,卻也奮力綻放,仿效着牡丹盛開的姿態。

苔蘚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也能煥發出勃勃生機,並且即便苔花只有米粒般大小,也依然能夠勇敢地像牡丹那樣盛放,寓意每個孩子不論自身條件如何,都應珍視併發掘自己的內在潛能,勇攀高峰,追求卓越。

在當今社會,無論面臨何種挑戰或困難,這首詩都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激勵,告訴他們不因環境艱難而氣餒,不因起點較低而自卑,只要擁有堅定信念和努力奮鬥的決心,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可以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這正是家長們希望傳達給孩子的寶貴人生觀: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懈的努力和勇敢的成長,而不是外在條件的優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聯繫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