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印首度合作打造小型人造衛星 預計2/14發射

INSPIRESat-1小型人造衛星在工程體組裝方面,中央大學參與貢獻。(中央大學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衛星的科學酬載之一是中央大學研發的微型電離層探測儀,可瞭解高層大氣變化及對無線通訊的影響。(中央大學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由中央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和印度太空科學與科技學院共同合作開發的INSPIRESat-1小型人造衛星,預計在臺灣時間2月14日上午從印度發射,將飛往525公里高度的低地球軌道,開始執行科學探測任務。這不僅是我國學術組織首次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所補助的酬載同臺,也是第一次與印度太空科學與科技學院合作。

中央大學表示,INSPIRESat-1的開發工作是以創新的國際合作方式,集結多方學術單位所提供的酬載及衛星次系統。衛星的兩個科學酬載是中央大學提供的微型電離層探測儀(簡稱CIP),以及由美國太空總署所補助開發的雙孔X光太陽頻譜儀(簡稱 DAXSS)。

中央大學指出,CIP所提供的電離層觀測,可以瞭解高層大氣變化及對無線通訊的影響,而DAXSS所提供的觀測,則能協助瞭解太陽的日冕變化,兩者結合在一起讓INSPIRESat-1成爲一個太空天氣觀測站。

中央大學提到,INSPIRESat-1衛星從2017年開始歷經4年的開發與整測期。最早來自INSPIRE各會員學校的學生,2017到2019年暑假在美國經專家指導參與10星期的訓練與實習計劃,進行衛星系統開發。2021年初在美國進行最後的飛行體整測並運往印度發射。於今年農曆春節期間順利安裝於印度ISRO極軌衛星,等待發射。

中央大學說明,INSPIRE及INSPIRESat-1計劃,是由美國的Amal Chandran 博士、印度的Priyadarshnam教授、以及中央大學張起維教授共同擔任計劃主持人。INSPIRESat-1 的部分開發及執行經費來自科技部計劃支持,以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劃對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的補助。科學酬載則來自國家太空中心補助中央大學趙吉光教授所開發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