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森林鐵路山地線研究案送審 可望2030年營運

宜蘭縣政府今(25日)宣佈完成逾60億元工程費的「太平山森林鐵路復甦、歷史文化保存暨促進觀光產業發展山地線可行性研究案」,已送農委會審查。(宜蘭縣政府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宜蘭縣政府今(25日)宣佈完成逾60億元工程費的「太平山森林鐵路復甦、歷史文化保存暨促進觀光產業發展山地線可行性研究案」,已送農委會審查;未來太平山的軌道系統將規畫分期分區開發,透過各項饒富趣味的複合運具呈現復舊遺蹟。倘若該研究案順利獲中央覈定,第一期土場路線可望於2030年起陸續對外營運。

太平山森林鐵路運輸系統分爲平地線羅東森林鐵路、山地線兩個路段,縣府於去年4月完成平地線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送交通部審查,接續推動山地線可行性研究案。山地線部分,早期以土場車站爲轉運點,採四段山地運材軌道車,交錯銜接三段架空索道爲運材設施並銜接太平山,全長31.15公里。

太平山自1982年因應政策轉型爲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後,既有的索道、軌道與相關設施因停止生產運作,逐漸損毀,目前僅有太平山莊至茂興的山地軌道,小規模轉型爲蹦蹦車。

縣府工旅處說明,森林鐵路將由趣味的複合運具呈現,主線爲10.5公里,包含土場至舊土場的山地軌道復駛長度約2公里;舊土場–樫木平–中間–白嶺聚落–上平–分歧點採空中纜車核心幹線方式,長度約7.8公里;分歧點至太平山,由茂興線延伸長度約0.7公里。

另2條分線合計爲1.8公里,在樫木平–鳩之澤間,透過地面纜車的支線系統,就是以過去的伏地索道方式串聯,長度約1.2公里,及見晴與上平採對開式小型觀景纜車支線,長度約0.6公里。

縣府建議未來計劃優先採用政府興建主線索道軌道設施,委託民間經營(OT方式),另搭配樫木平、白嶺聚落較大腹地空間做觀光遊憩設施,由民間興建營運移轉(BOT模式),亦爲OT+BOT方式。

而政府機關投資索道及軌道工程經費預估49.75億元,民間機構預定投資項目包括土場的轉運旅遊設施、樫木平的林業歷史村、白嶺聚落的生態輕旅宿,合計爲 10.38億元。

縣府進一步指出,此研究成果規畫以結合政府興建及促進民間參與方式推動,倘若後續順利獲中央覈定,第一期土場至樫木平、鳩之澤間路線預計2030年可對外營運,第二期從樫木平至新太平山、見晴則預定2040年對外營運。

縣長林姿妙表示,期望未來透過縣府、林務局、原委會等,中央地方單位共同積極推動,活絡宜蘭縣觀光活動,提升觀光產值,增加就業機會,拚出宜蘭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