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羣臺亂舞! 吳德榮:最近恐還有更多臺風生成

▲目前3個颱風前後生成,其中獅子山颱風不排除會與蒲公英颱風產生交互作用。(圖/中央氣象局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第9號颱風「蒲公英」、第10號颱風「獅子山」昨前後生成,日本東南方海面熱帶低壓今天上午8時也增強爲第11號颱風「圓規」(Kompasu)。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太平洋上羣臺亂舞」,7、8月至今颱風數量已超過氣候平均數9個,且季風低壓的大氣環流型態也尚未改變,最近恐還有更多的颱風生成。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蒲公英颱風目前位於鵝鑾鼻東方2000多公里海面上,持續朝日本方向移動,獅子山颱風則在臺北東北東方約1800公里海面上,朝琉球羣島北方海面移動,2、3天內不會影響臺灣,至於今天上午8時剛形成的圓規颱風,也持續朝日本方向移動,對臺灣不會有直接影響。

▲未來可能還會有颱風生成。(圖/中央氣象局)

吳德榮今天在「泄天機教室專欄撰文指出,目前這3個系統大致是圍繞着大的季風低壓而移動,但季風低壓本身也會由東向西移動,強度範圍並非一成不變,因此相對距離及強度、結構也會隨時在變化,其間互相牽制(藤原效應)的力道也跟着改變,但電腦模擬變數太多,誤差也會比平常大,以目前氣象局發佈的預報資料來看,只有「獅子山」未來往偏西西南西的方向朝琉球接近,至於是否有機率更接近臺灣,只能持續觀察。

吳德榮指出,大家印象中「夏臺少、秋臺多」,但7、8月至今,獅子山颱風已是第10號,超過氣候的平均數9個,「夏臺少」已無法成立,況且季風低壓的大氣環流型態也尚未改變,最近恐還有更多的颱風生成,可見「長期預報」在科技的限制下,勉強預測「颱風生成數」已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至於「颱風侵臺數」的預測,不確定性是更高的。

▼3個熱帶系統(蒲公英、獅子山、圓規)被季風低壓所包圍。(圖/中央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