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山茶導入產銷鏈結應用 營運輔導成果豐碩

農委會今日展現臺灣茶營運輔導成果,並分享關鍵技術導入茶產業示範場域應用的歷程。圖/曾麗芳

臺灣因獨特的海島型氣候,高山終年雲霧繚繞,日夜溫差與充足的水氣,孕育出享譽全球的臺灣高山茶。但茶葉生產除需獨特的氣候條件外,品質也與茶農栽培管理習慣及製茶師傅的製茶經驗有關。農委會今(26)日以臺灣茶營運輔導成果爲例,呈現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導入產銷鏈結應用的成效,並分享關鍵技術導入茶產業示範場域應用的歷程。

農委會表示,爲改善製茶品質因人而異的問題,農科院盤點相關研發成果,並輔導示範場域進行跨域整合,導入茶園智慧化栽培管理及製茶智慧化生產管理等關鍵技術,減少生產過程失準判斷髮生,落實茶業生產智慧化、管理標準化、產品優質化之目標,提升製茶品質的風味與穩定性。

另借由產銷資訊系統化整合,建立以消費市場需求爲主的生產策略,達到精準行銷、精準生產的目標。

農委會說,本次成果發表會除由農科院說明輔導歷程外,同步邀請茶改場專家分享茶廠環境監測對製茶智能化輔助提醒之應用,以及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產業化推動與應用等技術如何應用於產業升級,以健全臺灣茶產業發展。

另邀請逢甲大學助理教授魏彰志分享臺灣精品茶葉如何透過建立數位行銷策略,帶動產業的商業模式轉型。最後由華剛茶業執行長杜蒼林分享智慧農業系統應用於茶園栽培管理與製茶之經驗,完整呈現營運輔導計劃之整體輔導成果。

農委會期望透過本次成果發表會,呈現我國農業科研技術導入產業營運輔導之成效,推動更多科技研發成果落實於產業應用,以提升我國農糧產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