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骨科醫療照護新里程 大里仁愛醫院邀110位專家交流

臺灣第1屆國際關節重建學會學術研討會日前於大里仁愛醫院舉辦,集結約110位國內、外專家,展開跨領域的學術對談。(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合作聯盟總院長、醫師藍國忠表示,盼藉由長庚醫院的關節重建技術進行跨領域的國際交流,進一步提升臺灣骨科醫療與照護的品質。(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灣第1屆國際關節重建學會學術研討會(AO Recon seminar)日前於大里仁愛醫院舉辦,集結約110位國內、外在關節重建、運動醫學、脊椎科、足踝骨科和創傷骨科的專家,展開跨領域的學術對談,開啓臺灣在骨科醫療與照護的新里程。

第1屆國際關節重建學會學術研討會邀集國內關節重建、運動醫學、脊椎科、足踝骨科和創傷骨科的專家,與來自美國科羅拉多關節重建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專家展開跨領域的學術對談;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Michael Huo表示,近年來骨科技術快速發展,已朝向精準、跨領域及快速恢復的目標邁進。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合作聯盟總院長、醫師藍國忠表示,大里仁愛醫院自2021年8月開始,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所有院區合作,在教學、研究、服務等各項醫療面向,提升豐沛醫療服務品質,本次國際關節重建學會學術研討會是臺灣第1次舉辦,盼藉由長庚醫院的關節重建技術進行跨領域的國際交流,進一步提升臺灣骨科醫療與照護的品質。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詹益聖也指出,術後加速康復是整合手術病人的照護流程,從門診精準診斷、術前準備、術中麻醉深度以及術後恢復、出院後追蹤等各個流程皆需保持高品質的照護水準,藉由整合骨科、麻醉科、復健科及內科醫師,醫療資源可以有效減少術後併發症發生。

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醫師黃贊文說明,臺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病人不僅有肩、髖、膝、踝關節退化,同時也有肌腱和韌帶退化、脊椎退化及骨質疏鬆症等問題,整合關節重建、運動醫學、脊椎科、足踝骨科和創傷骨科的全人醫療是未來的趨勢。他說,這次的研討會議不僅是國內外在醫療與學術上的交流,未來大里仁愛醫院除了努力培育醫療優秀專業人員,也將提供民衆卓越的全人健康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