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第三代臺商在湖州成長奮鬥的故事

林俋廷是臺灣花蓮人,幼時隨父母來到湖州生活,2018年從美國拉文大學畢業後回到湖州經營家族企業合山化工(湖州)有限公司,是第三代臺商。(作者提供)

林俋廷是臺灣花蓮人,幼時隨父母來到湖州生活,2018年從美國拉文大學(University of La Verne)畢業後回到湖州經營家族企業合山化工(湖州)有限公司,是第三代臺商。

成長經歷

我們家族很早就在大陸經商了。1985年,我爺爺就已經在東莞開發區開了化工廠。1990年,爺爺又在東北開了化工廠,效益也比較好。相比之下,家族在臺灣的企業經營狀況卻沒有以前那麼好了,所以,爸爸也開始考慮要來大陸發展。父親來大陸考察後對大陸的經營前景很看好,爺爺對爸爸說,如果要來大陸發展,全家都要一起過來,不能把妻兒留在臺灣。當時我和妹妹都很小,媽媽問我,是否願意離開臺灣,去比較遠的大陸生活。我對大陸很好奇,充滿期待,很開心地答應了爸媽。1995年,我和妹妹隨爸媽一起來到湖州,那時我只有5歲。2001年,合山化工(湖州)有限公司成立,時光飛逝,一轉眼,工廠成立到現在已經20年。

剛來湖州的時候,工廠和公司都還在港湖花園(吳興區太湖路388號),幼兒園便在港湖花園幼兒園就讀,小學是在吳興區新世紀外國語學校讀的。每天的生活很規律,工廠和學校兩點一線,每天都是司機接送上學、放學。週末的生活也很簡單,要麼在興趣班上課要麼就在打籃球。

從幼兒園到小學,我基本上都是以廠爲家,加上不會說普通話,又聽不懂湖州話,自然也沒有什麼湖州的朋友。不過,老師們對我都很好,經常鼓勵我,誇讚我上課積極,很有禮貌。

新世紀外國語學校當時在湖州很有名,它是湖州唯一一所有外教的學校。所以,臺商的孩子基本上都在新世紀上學。除了我和妹妹,還有幾個臺商的孩子,我們經常在一起玩耍。當時的校址是在南街浙北大廈那一塊,只有小學部,後來慢慢有了初中部、高中部。2008年,學校搬遷到鳳凰路。記得學校前面有一棵很老的銀杏樹,上體育課的時候我們就在樹下玩耍,畢業時一般也會在樹下合影留念。現在浙北大廈門前的就是那棵銀杏樹,依舊枝繁葉茂。小學畢業後,我就去了上海繼續讀書,直到2018年大學畢業,從美國回到了湖州。

湖州印象

湖州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自然景色優美,人文底蘊豐厚,經濟發展前景好,是一座宜業宜居宜遊的城市。

湖州的營商環境也是比較好的,在地理位置、人文底蘊、文明程度、旅遊資源、人才引進、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比較有優勢。湖州在長三角的中部,距離杭州70多公里,距離上海100多公里,高鐵很方便。現在滬蘇湖高鐵正在修建,預計2024年建好後,湖州到上海只要半小時。湖州旅遊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人文底蘊也很深厚。有名山莫干山,名鎮南潯古鎮。歷史上的名人很多,比如,陳英士,張靜江,都是中國近代史上對革命或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文化底蘊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有底蘊有積澱的城市大家都會想去看看。

我跟朋友一起去過南潯古鎮,讓我印象深刻。古鎮上有嘉業藏書樓、小蓮莊、百間樓、張靜江故居等歷史遺存。湖州是全國文明城市,市容市貌比較好,居民生活水平和綜合素養都比較高,對人很友善。湖州近年來對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力度很大,有購房補貼,項目支持,在湖州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在惠臺政策方面,湖州出臺了「惠臺60條」,臺胞在湖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基本上能與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湖州市政府對臺資企業非常支持,非常關心。疫情期間,市臺辦對我們臺企進行了專班「三服務」,指導我們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幫助解決防疫物資短缺、物流不暢、健康碼申請不便等問題。南太湖新區也安排了駐企專員對我們企業進行精準服務,對我們詳細解釋隔離政策、疫情期間補貼政策,這讓我們臺商感覺很溫暖,企業也很順利地開工復工。政府鼓勵臺資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轉型升級進度。

合山化工(湖州)有限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算是進駐湖州較早的臺資企業,主要經營超細碳酸鈣、超細滑石粉等塗料。到我這裡,已經是第三代,要想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更好的發展前景,就要轉型升級。現在「畝均論英雄」的政策也是政府在倒逼我們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我現在也在尋找新材料,開發新產品,讓企業轉型。公司已經與上海師範大學合作研發納米新材料,這種材料應用廣泛,市場前景廣闊。

在湖生活

現在我是工作日在湖州,週末在上海。我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除了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我業餘時間會打籃球、健身、陪伴家人。平時會參加「臺青社團」的一些活動,社團會經常舉辦籃球賽、騎行等之類的活動,也會經常聚餐,大家一起交流在湖州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德清莫干山進駐了全球首個Discovery探索極限基地,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組織去那裡越野,爬山,既鍛鍊身體,又能領略大好河山的美。

除了運動,我也喜歡去安靜的有底蘊的小鎮走走。南潯古鎮就是很好的去處,古鎮傍水築宇、沿河成街,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上還有很多近代名人故居,如張靜江故居、張石銘故居,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築,設計得很漂亮。我認爲南潯古鎮是觀察近代湖州的一扇窗戶,湖州近代著名的絲商基本都在南潯,這些絲商在家鄉湖州,以及杭州、上海等地投資置業,富甲一方,對湖州當地的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發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古鎮的民居、民俗都保存完好,行走在古鎮,既能體會到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沉澱,又能感受到現在老百姓生活的富足安樂。兩岸在歷史文化上是一脈相承的,我認爲在湖州工作、生活的臺灣同胞應該多去這樣有人文底蘊的地方去看看,瞭解湖州,瞭解我們傳統的歷史文化。

湖州發展前景廣,房價也不是很貴,湖州人很有人情味,這也是我留學回湖州繼續辦企業的原因之一。現在有很多臺胞在這裡買房安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也有在湖州安家的打算,等條件合適,會慢慢着手安排的。

對湖臺兩地交流的建議

我覺得可以通過加強院校合作來促進湖臺兩地青年交流。湖臺兩地已經有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是友好學校,兩地高校學生交換學習,老師交換教學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教師授業解惑,教育塑造下一代,而大學是思想活躍、價值觀形成時期,教師可以影響一代又一代學生,大學生畢業走入社會又能影響社會羣體中的很多人。兩地師生交換交流,既可以讓師生讀不一樣的萬卷書,又可以行不一樣的千里路。臺灣學生來湖州,湖州學生去臺灣,既可以學到不同的文化知識,又可以參加社會實踐,瞭解當地民風民情。教師交換教學可以多樣化,既可以在中小學、大學課堂教學,也可以讓臺灣的老師來湖州給我們臺青或者湖州的青年講課。崑山市臺辦把臺灣著名的黃家麟教授請過來給在崑山創業的臺灣青年企業家上課,很受歡迎,我覺得這個模式可以借鑑。如果兩地交換的師生能在當地留下來工作,甚至安家,那就更好了。

(文章節選自林俋廷口述、汪文麗整理《湖州:成長於斯 奮鬥於斯》,原載於《湖州民國史研究》,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