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永遠流失境外新生?

(圖/醒吾科大提供)

在國立大學校院協會和國立科大協會公開陳情之後,教育部終於公佈境外生返臺政策優先開放港澳等11個國家地區學生,教育部提出3個原則、2個標準作業程序,以108學年度應屆畢業生爲最優先,但陸生仍是暫緩開放。

除了學生人數衆多的陸生,很可惜的是學生人數居次的印尼馬來西亞也沒有開放,不過或許局部開放是好事,讓相關單位和所有大學可以就這次開放練兵,以應付未來更多境外生入境防疫後勤和支援。

就各大學而言,境外生入境最困難的就是14天的隔離檢疫如何處理,因各大學普遍宿舍人力專業都不足以處理。很高興教育部可以負起統籌責任,入境後將安排優先入住校外防疫旅館。所有細節,包括抵臺前,需覈實入境名單、確認檢疫場所及簽證核發等;抵臺後,也要通過機場邊境管制、單一報到櫃檯,並以防疫交通接送,安排到檢疫場所等等,教育部都考慮周到,減輕大學很多的負擔。

但唯一沒確認的是防疫14天的費用由誰負擔?或者如何分攤?如果完全由學生自行負擔,恐怕很多同學會打退堂鼓。另外若有些大學宿舍容量充足,在安全無虞之下,也應可以開放大學自行負責14天的隔離檢疫之事,以減輕境外生的經濟負擔

教育部掌握的所有11個國家或地區尚未返臺學生共2238名,約略是10架班機的容量,所以回臺是否會有專機,還是由各學生自行分別返臺,將牽涉到機場接人複雜度。若大家各自返臺,機場恐怕需成立專櫃以處理返臺的學生,各大學也需時常派人至機場或防疫旅館幫忙,人力負荷重。但若要專機,大家住不同地方和國家,也不太可行。這也牽涉到返臺費用,值得教育部好好規畫,例如有一兩段返臺的統一時間窗口等。

至於在學生返臺順序方面,第一優先順位是108學年度應屆畢業生,第二順位是其餘舊生,第三順位是109學年度新生。其實新生纔是我們要緊抓住的,因爲各校遠距教學都做得很好,108學年度的畢業生恐怕很多人已經透過遠距修完課並拿到畢業證書,不需再來臺灣。至於舊生,由於這學期無法來臺,可能早另有打算,若沒有也會等到9月下學期開學,不急着來臺。只有新生纔是各校要緊緊抓住的,因爲這次若無法來臺可能就會轉校就讀,臺灣就永遠失掉這位新生了。

各大學招生都很辛苦,如何讓境外生快樂順利來臺,同時避免病毒的境外移入,需要政府的幫忙和各大學的努力。對外國學生開放絕對是正確的,剩下的就靠細心和周到且簡單易行的防疫處理了。(作者爲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